第153章 屢戰屢勝,北軍疲憊(2 / 2)

不過這裏麵也不要全部歸咎於運氣,誰知道不是實力呢?

不得不說,行軍打仗還真不是莽著腦袋幹的事情,這天文地理都得要會一點,不然瞧瞧燕王這仗打得,嘖嘖……】

其他武將:我們也想打這麼有排麵的仗,可別說是天文地理,就是兵書都讀不懂,這不是在為難人嘛。

其他的名將有自己的一套打仗方法,不至於動搖,但也確實對燕王的運氣或是實力驚歎。

他們是不想借天時嗎?

但天時這玩意又不是想借就能借的,就說大風,你哪怕是想要借東風,老天爺不賞臉能怎麼辦?

你是借天時,又不是造天時。

劉秀:我感覺這個朱棣能和我比一比啊,怎麼他就沒那奇奇怪怪的稱號?

林書:你還真別說,他還真有,風之導師,洋不洋氣?

【朱棣和建文帝打仗局勢還真是瞬息萬變啊,如同颶風一般叫人始料不及。

這次打敗顯然南軍這邊形勢不好啊,又被北軍一步步的擴張,建文帝稍微有點慌啊,他又把黃子澄和齊泰貶了。

嗯,當然暗地裏還是要兩人募兵,然後明麵上用這個處置取換和他四叔講和。

咱先不說這個兒戲的程度,朱棣自然看出來他的打算,立馬訴說自己的委屈,同時表示不會罷兵。

建文帝身邊的文臣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剩下來個方孝孺,這也是個大人物,大家請記住名字啊,出了個餿得不能再餿的主意。】

方孝孺?

朱元璋不理解這個人有什麼出名的,還是文臣,又說是餿主意,自相矛盾啊。

明清後期的人臉色古怪,隻能說天幕果然一肚子壞水。

【方孝孺建議遼東軍向關西和盛庸的軍隊進攻北平,問題是盛庸他們被朱棣打殘了,已經沒有和野戰的實力,接到詔書又不能不動,隻好派騎兵騷擾北平到大名的糧道。

這下子可是給朱棣惹毛了,直接把使者扣下,帶著兵馬呼了過去,把南軍的運糧船給燒了,這下子德州的南軍已經淪落到餓肚子的地步。

方孝孺的計劃一下子胎死腹中。】

不是都要和談了嗎?

你就算是假模假樣,好歹等你實力起來了再說啊,這會兒取夾擊,自家的兵都得餓肚子。

【朱棣表示他對大侄子和談的方案不讚成,便叫朝廷使者帶回去他的要求。

文鄒鄒的我就不念了,提煉提煉主要內容:第一宰了齊泰、黃子澄,第二南軍罷兵,第三赦免朱棣父子。

建文帝動搖了,但方孝孺給勸回去了。

這裏說不得對錯,畢竟朱棣已經走出這一步,雙方沒有退路了。】

確實啊,這可是起兵造反,哪怕有個遮羞的名頭,但既然踏出這一步,皇家哪裏還有什麼談的可能性。

【接下來北軍接連大捷,南軍的實力一步步被消耗。

但朱棣也發現,他耗不起來了。

用北地來抵抗全國之力,是無法長久供養軍隊的,而且按照過往的經驗,他這邊隻要一敗,就有可能崩盤,可北軍不一樣,隻要建文帝坐在那個位置,他哪怕是敗上一百次,南軍都能重整。

姚廣孝和朱棣的看法一致,現在北軍的路隻有一條: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 舉。

趁著京師勢弱,直撲南京。】

顯然,背水一戰了。

從前麵的講述來看,北軍中奇襲的最佳人選,是燕王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