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跟著祖父來到京師,王華的朋友包括謝遷在內都表示要給世伯接風洗塵啊。

不得不說,餘姚的風水真不錯,王華等人可靠高中,加上之前那一批的老鄉,就連王守仁的老師陸恒都因為搞教育出名而被舉薦,接風洗塵宴一下子和餘姚讀書會一塊辦了。

然後,小小年紀的王守仁在這次宴會上見到了自己的嶽父,就這麼把婚事定了。】

七歲的王守仁小朋友:???

王華:這叫我怎麼好意思繼續和朋友交往,他們該不會現在就看我不順眼吧?

王華的朋友都是一愣,轉而浮出不滿。

十幾歲的王守仁是個翩翩少年郎,但七歲的王守仁隻不過是個被人看作是拱白菜的豬崽崽。

雖然聖人的名頭很誘人,但沾上聖人,叫他們難免想到斷情絕愛。

【咱們就說讀書人的聚會就是不一樣啊,人家涮著羊肉就開始論起學問來。

王守仁蹭了個位置表示這羊肉可真好吃啊。】

其他人猝不及防聽到這,按照正常的發展,作為聖人,不該是從小就展現出驚世之才嗎?

有種等著他來個出風頭結果一下子閃了腰的失落感,還怪不習慣的。

這個聖人挺接地氣啊,現在也沒看出來個什麼名堂,也就是在娘胎裏待了14個月比較特殊。

王守仁:看不出來可以接著看,不用說出來。

【王華的狀元來得比較踏實,勤勉好學聰慧,因此他在教育上對兒子要求較高。

但王守仁的性格卻是活潑愛動,誰能想到翩翩狀元郎回到家照樣是拎著兒子怒氣衝衝呢?

他要當官,不可能時時刻刻管兒子,白天王守仁在家那是對什麼都新鮮,什麼都想要親自嚐試,王華決定把人送去拜師,管教一下這隻皮猴子。】

百姓聽著立馬親切了,原來狀元郎也逃不過教兒子的煩惱啊。

“唉,可不是嘛,家裏湊夠錢送到私塾去,我每次都好怕見到父子說我家兒子在學堂睡覺。”

“是啊,一在學堂就瞌睡,回家就不得消停,家裏老太太還護著,根本管不了。”

也有讀書人覺得很難接受,因為這不是他們想象中的聖人。

【就是這次拜師,顯現出來王守仁的不同來。

在餘姚的時候,他對於當將軍揮斥方遒很感興趣,因為很威風;

來到北京以後,聽了於謙的事跡,爬上北城門的城樓,依舊是想要指揮千軍萬馬,但此刻,他有個粗淺的概念,打仗可以保家衛國。

王華給兒子找的老師叫辛得理,他詢問王守仁,“學聖賢。”

嗯,很中規中矩的答案,畢竟讀四書五經,人人都是要學聖賢。

辛得理又問,“學聖賢要做什麼啊?”

王守仁擲地有聲道:“做聖賢。”

這三個字可是把他爹和辛得理都鎮住了。

辛得理則是慚愧,他讀了幾十年的聖賢書,都不如一個孩子直白真誠。

捫心自問,從孩童時期讀書,難道就沒有過想要成為聖賢、超越聖賢的想法嗎?

是有的,隻不過我們都不敢直麵內心的期許,覺得不能說出這樣的大話,覺得這樣的話說出來會被人笑話指點。

而王華就戰戰兢兢了,他知曉自己兒子膽子大,但沒想到能到‘離經叛道’的地步,就要叫兒子知曉什麼叫做守本分,辛得理反而很喜歡王守仁,勸阻他別在這裏教兒子,誇讚他。

畢竟,沒有哪個正直的老師會不希望自己的徒弟有朝一日超越自己,恐怕聖賢也是這樣的想法吧。

畢竟若是沒有,那不是代表後繼無人嗎?】

不少讀書人都愣愣的看著天幕,可眼睛裏卻是空泛。

‘做聖賢’三個字叫他們想要立刻說王守仁狂妄,可聽到天幕所說的期許,他們又沉默下來。

讀書幾十載,若是沒有一點點的野心,還真難找出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