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皺眉,怎麼大明也出這樣的讀書人啊?
他不善的看向底下的臣子,他們一個個都習慣了被怒瞪,反正衝著他們來就是。
朱棣同樣不滿,他自己就是那個坐在皇宮渾身不舒服的德性,想到沒幾代自家朝廷就有點向大宋靠齊,那可不行啊。
他一邊聽一邊琢磨著要不要在科考中加點規定啊,不說別的,身體不好,算數不好,你到地方去做官都叫人不放心啊。
做官的人怎麼能清高呢?
那是害人害己啊。
假清高更加可怕。
【王守仁待在國子監想到年少時去邊疆的日子,切實的體驗到邊關的生活,才明白邊軍不過是以敵人逃跑為勝利罷了。
韃靼人戰術是遊擊性質,韃靼人生活是遊牧性質,他們沒有固定的老巢。
所以朝廷戰報上的那些捷報稍微用點腦子想都明白怎麼回事,反正隻要城不丟,搶完東西韃靼人就跑了。】
“砰”
朱棣這下子一點都壓不住了,居然如此廢物?
大明這是被韃靼追著打,搶完就走算什麼捷報?
上下都在糊弄?
後麵的皇帝大臣都有些尷尬,麵皮被人扯下來還無法反駁。
平日裏就算了,現在被天幕公之於眾確實叫他們羞愧啊。
“難道那些捷報不是真的?”
當然,也不缺乏讀書真讀傻了的人。
其他人則是沉思,他們追求科考沒有錯,畢竟這個時代想要一步登天這就是最好的方式。
隻不過,天幕說的這些,王守仁體驗過的這些,他們都沒有具體的概念。
都說韃靼凶蠻粗鄙,可人家就是劫掠大明,叫邊關的百姓不得安生。
不能因為京城看不見就當作那些百姓不存在。
【王守仁開始研究邊患問題,倉廩實知禮節,說到底還是因為基本的生存問題,和大明朝廷屢屢拒絕他們的貿易要求,甚至封鎖日用品的出口有關係。
當然他也明白這並不是韃靼侵略的理由。
大明是禮儀之邦,但要做有後盾的禮儀,沒有實力的禮儀,是自欺欺人的禮儀和虛張聲勢的禮儀。
簡單來說,他決定鍛煉起來,盡量做到大唐時的文人,什麼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什麼的。】
眾人:大唐有這麼誇張的嗎?
李白:我寫過,但我真沒那麼誇張,但我大唐武德確實比較充沛啊。
李世民自信的點點頭:對對對,就是這樣,就該像咱們大唐學習。
劉徹:難道是我大漢武德不充沛嗎?學宮的學子可是能直接擼起袖子往死裏打的。
始皇帝默默無言,大秦的儒家被法家壓得死死的,暫時還沒上桌的勇氣。
不過要是說和李斯打一架,怕是也得血濺當場。
【王守仁是個行動派,立馬就去兵部下屬的武學蹭課,近三十的人了,還怪好學的。
難怪後來能躲過層層追殺。】
王華:???
什麼追殺?
他兒子是犯了什麼錯大罪,還得被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