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隋唐時期,社會各項都進入空前繁榮,紙張自然也不會落下。

畢竟唐朝的詩人有多少咱們都是知道的,別管是文官武官,那興致來了都得作詩一首啊。

我們那是背不完,根本背不完。

這種情況下,紙要是不發展,文化是如何大幅度傳播的。

換做竹簡時代,一首詩就得拿一板竹簡,很是不方便。

造紙材料在唐朝主要是楮皮和桑皮,沉香皮及棧香樹皮在記載中也有,還有一種因為野藤被大肆砍伐而失傳的藤紙。

所以啊,造紙造得高興了也得看看材料,想想啊,大家造紙砍樹挖藤,便宜是便宜了,但它們生長時間得有多長啊,不及時控製和補損,日後人類是會自食苦果的。

正如大唐時期得關隴平原,因為無限度開墾和破壞,後來可是直接一躍成為黃土地。

別不把這些不當事,一個地方生態被破壞,土地肥力幾乎喪失,那麼勢力不可能被當作經濟政治的中心,哪怕是世家貴族,也得遷移。】

林書還恐嚇似的放了張綜合交錯得黃土高原地貌出來,嚇唬嚇唬。

紙的材料便宜,但也不代表能無限度的開采,就算是古代都能有因為原材料缺失而丟失的造紙法。

李世民看到大地開裂,一片黃土看不到任何的綠植,簡直無法相信這是關隴。

朝堂中不少人看到更是麵色一變,正如長孫無忌,他們可都是關隴利益集團出身的。

就像是天幕所說,賺了錢又如何,若是關隴最後變成這副模樣,那麼勢必要遷移。

可別的地方人家盤踞上百年,難道就能眼睜睜瞧著外來者擠壓利益嗎?

更何況,現在可不講究什麼遷移,誰都更願意待在自己老家。

世家本來沒把這件事當作是,無論是造紙還是如何,對他們來說影響不大,也不會去爭這門生意。

但現在可不一樣了啊,雖然天幕的話肯定有誇大,但展現出來的未來實在可怕,他們自然不可能放任。

百姓也被嚇到,其他地方沒好到哪去,土地從來都是農民的命,若是真成了天幕說的土地,那還活什麼啊?

“那我們砍的時候,再種上幾顆?”

不砍是不現實的,但起碼現在能叫他們有所顧忌。

其他朝代也不會真就把這當成天幕指點唐朝,他們都是一樣的,看來造紙還真不是一拍頭就幹,需要考慮的東西並不少。

【隋唐時期還出現了著名的宣紙,這算是紙裏麵的貴族,而宣紙當中上乘的澄心紙,更是貴族中的頂級。

形容澄心紙,那是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

後來大家流傳下來的書畫,大多數都使用宣紙。

當然,隨著紙張技術發展自然印刷術也得跟上,不然光有寫的沒法快速印刷多份,還是流傳不出去,但等會兒再講。】

宋朝人肯定的點點頭,說得對,宣紙確實好用,但也是貴啊。

林書這就沒辦法了,不同的材質工藝,對應的價錢自然不同,不可能因為是紙就真成白菜價。

普通人家也不會追求這種玩意,能追求的都是身家多少有點的,畢竟要是傾家蕩產隻為買紙,那她隻能說是尊重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