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到這眼前一亮,若是之前的雕版,哪怕是最簡單的論語都得要用許多模板,中間的損耗不知道有多少,但換成這種小木塊,換了重新雕就是。
始皇帝和劉徹那的文官更加直接,埋頭苦抄。
他們連紙都沒有,撿來的飯有什麼資格挑剔呢?
趙匡胤難得聽到自家點驕傲的東西,都有些悵然,有一天居然如此容易滿足,都是趙光義那群子孫害的。
【活字印刷的意義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重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藏經》5000多卷,雕版足足有十三萬多塊,一整間屋子都放不下,其中耗費許多年,但換一種方式,那就是幾個月啊。
所以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啊。
老祖宗們,看到沒,人才啊,這種人才,就得有大大的封賞,給予大大的尊重,賜予多多的錢財。
做出貢獻的人,就該在社會受到尊重,生活上得到享受。
咱們可不能像是什麼白眼狼啊,吃了別人的還不帶感激的。
我相信老祖宗肯定不是這種人的,還有一些要求無私的人閉上嘴啊,千百年來聖人就那麼幾個,咱們平常人就講究俗的。】
眾人:“…就不能稍微說得雅致點嗎?”
林書:我怕我一拽文嚼字,你們又給我端起來。
老百姓很讚同的點點頭,他們覺得天幕說得在理啊。
做了大貢獻的人就該吃穿用度都用好的,就該受人尊敬,他們又沒有追求當聖人的想法。
“唉,原來弄這些還這麼厲害啊。”
“本來就厲害啊,像咱們鎮上的鐵匠、木匠,瞧著辛苦還沒什麼好名聲,但人家實打實的掙錢啊,雖然沒有像是天幕上的那位老爺那麼厲害。”
“哎,那沒得比,天幕都講他了,肯定厲害的。我就想著,不知道咱們能不能用上那玩意啊,我家小子讀書每年的花費可不小。”
“說得也是,我尋思著買紙便宜點就好,我家練字都不敢敞開了練。”
【畢昇活字印刷還是從自家兒子過家家排列鍋碗瓢盆裏麵領悟到的,有些事情啊,真就是頓悟。
但那也是畢昇腦子裏早就開始琢磨改進雕版印刷了,不然看到自家兒子過家家,可能還得教訓幾句怎麼還不去讀書。
至此,畢昇的活字印刷給本就重文的大宋注入了加速劑。】
【北宋初期,印《大藏經》需要刻板13萬塊;教育機構國子監印經史方麵的書籍,也需要刻板10多萬塊。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卻是叫大量的書籍足以走進平常人家,貴還是貴,不可能人人都能負擔得起,但咬咬牙培養孩子,大多數家長都是願意的。
說起來簡單,但畢昇研究活字印刷整整七年的時間才算是能正式投入使用,搞研究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們現在看來就是個小木塊,但其中的工序也是畢昇一步步試驗出來的。
其實,我隻想問,北宋那會兒給人家研究經費了沒?該不會要人自費吧?】
“……”
趙匡胤安慰自己,後麵那群王八羔子雖然不幹人事,但窮還是不窮的,大概,應該不會那麼摳門吧?
以往還覺得理所當然下麵有點東西就獻上來,但被天幕說破以後,總感覺像是白拿一般,怪不安心的。
其他人則是整理錯題本,本來還覺得就是個小木塊,雖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但真沒有去考慮畢昇的處境。
不管是誰出錢,七年的時間,足以說明匠人研究的艱辛。
但一旦有了突破,收獲也確實是巨大的。
一群皇帝:看來還得叫大臣們想想該如何對待匠人,各種待遇也得提起來,可又得預防渾水摸魚的人。
大臣們:唉,又多了一項工作,真怕哪一天陛下直接叫他們在皇宮打地鋪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