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還都不敢提打仗,戶部尚書都還沒說什麼,不然胖兒子就一副死給他看的模樣。
朱高熾:嗬,打仗?現在打仗您真就是想弄死我叫您孫子上位。
【之前提到的日本就是明朝活躍十分的倭寇,和朝鮮海戰因為火器失敗,人家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什麼叫做好東西。
好東西嘛,自然得往家裏扒拉啊。
一開始,朝鮮和大明都沒有糊裏糊塗,基本上都是實行嚴禁將火藥秘術教習倭人的政策。
短時間內確實有成效,但後來大明和日本恢複貿易,這些秘密有心打探還真瞞不住,加上海患嚴重,大明的海盜和倭寇勾結,有時候大明自己都得傻傻分不清楚,東西漏出去再正常不過。
日本對此也有記載,據說是在1543年,裝載著百餘人的船在日本登陸,船上有咱們國家海盜和葡萄牙人,日本也因此向他們學習和購買火器,這也被他們稱為“日本鐵炮之始”。】
不知道為什麼,哪怕是百姓都一個個皺著眉,心裏頭就是不舒服,有種自家好東西被自家敗家子賣掉的心痛感。
崽賣爺田不心疼。
朱元璋對於海禁這件事真是糾結,內心明白按照天幕的說法,肯定是不能禁。
可想到和這些人的打交道,脾氣就噌噌噌的往上漲。
其他人也在思考著,日後他們的海上貿易到底該如何進行,什麼東西能流傳出去,什麼東西要嚴厲禁止,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天朝大國也不真就是冤大頭,天幕別的話雖然戳人,但這件事還真沒說錯。
費大力氣出海如果不是有所回報,他們折騰幹什麼呢?
又不是大明那個冤大頭。
朱元璋\/朱棣:你們說誰呢?
【至於在南亞的傳播,路線就更加清楚了,基本就是沿著蒙古征討的路線,像是印度第一次出現火藥,就是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路上。
成吉思汗啊,一代天驕,提到咱們就誇誇,沒有多盤點元朝就適當的補在老祖宗身上了。
不過人家老祖宗是真的猛,好感度拉滿,武力值拉滿。】
“一代天驕?”始皇帝顯然是察覺到了天幕的誇讚,不說什麼吃醋那種拉低始皇大大逼格的話,但顯然他意識到這是個異族中稱道的對手。
就憑天幕三番五次見縫插針的誇讚,就足夠了。
劉徹也同樣好奇,“真不知曉這位異族首領到底如何天驕,居然叫後人如此誇讚?”
他們對異族可是沒有任何的好感,注定做不了其樂融融的一家。
林書也沒期盼著他們能現在就做到民族大和諧,起碼得先打服了再說什麼教化、融合。
大棒加大棗,永遠的套路,但就是好用。
【別的不說啊,蒙古軍隊跑得那是真遠,人家遊牧民族打起仗來嘎嘎猛,在對越南和緬甸等國發動軍事行動的過程中,將火藥、火器的技術傳入這些地區。
大明的時候,我們國家還把硫磺和硝石作為出口商品銷給外國。
反正主打就是咱們發展,大家喝湯,當然,也不能完全抹滅人家‘引進’過去後自我的發展,但源頭都在咱們這是事實。
但我們老祖宗也是挺有意思的,還挺喜歡和周邊的國家做生意。】
其實是喜歡周邊的小國朝貢,每年送上一些土特產到大明,然後捧回去一群金銀珠寶絲綢,他們自然願意做這個買賣。
至於氣節?
小國嘛,還是先圖實惠,別講那些虛裏吧啦的。
【出去南亞,蒙古人西征的路上通過戰爭還把火藥傳到了歐洲。
蒙古大軍對歐洲的戰爭說出來都叫人羨慕,人家打得那叫一個痛快,不過元朝的版圖最大也是因為當權者對外戰爭的瘋狂。
當時歐洲還處於一個低迷期,天災人禍那是疊滿buff,旱災疫病一個不落,本土戰爭頻繁經濟萎靡,蒙古帝國憑借著武力還在這些地方設立汗國。
成吉思汗西征時,打到了中亞西亞,然後經過波斯到了伊拉克。
再次感歎一聲,我都沒走過這條路,成吉思汗能帶著人一路打過去,衷心服氣。】
瞧著天幕表明蒙古西征的路線,說實話,他們也挺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