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園子有了,家裏自然還得養點小動物,光吃菜也不行啊,一年到頭總要有幾頓犒勞犒勞自己。
開心了吃頓好的慶祝,難過了吃頓好的安慰,反正有條件的情況下,咱們自古以來就不會虧待自己的嘴。
五穀對應的是六畜,它的含義就很明確了,馬、牛、羊、豬、狗、雞,聽到這個就知道並不完全是滿足口腹之欲。】
笑死,誰家養得起啊。
別說吃了,要是家裏有頭牛,那真是誰都得讓道。
更別說馬匹,家裏連人都吃不上糧食,哪裏有那些閑糧喂牲畜啊,真以為牲畜不需要吃東西啊。
不過,天幕還真是挺好吃得,說的話怪荒誕,可稍微順著她得思路想一想,難免被同化,隻能告誡自身不要輕易被洗腦。
【對牲畜的利用無非三種,獵用、肉用和役用,獵用和百姓沒多少關係啊,哪怕是民間的獵戶,要是有選擇也不會選擇打獵啊,風險性太高。
說到民生的話,肯定還是得說到豬。
但一開始並不被上層權貴接受,所以在六畜當中排第四,味道不好還不長肉,之前和大家說的閹割就是很好的法子,但也不是萬事大吉,需要慢慢改良。】
眾人:這個話可以不用一直提,一次就行啦。
他們雖然覺得心裏和身上都發冷,但對吃肉這件事的渴望壓過了恐懼,畢竟隻是對豬下手,又不是要自己自宮,還是能克服下心理障礙的。
【再就是羊肉,羊肉很長時間都是大眾食物,隻不過羊的出肉率不高,而且還得要專門的環境養,90%的羊基本都是遊牧民族在養,價格可想而知不會便宜。
所以基本都是士大夫間宴客、賞賜、饋贈,得等到後來山羊、綿羊等新品種引進,情況稍微改善點。】
但也沒好到哪裏去,現在的羊肉價格同樣不便宜,不說吃不起,但要大吃特吃也隻能是偶爾換換口味。
【再就是被稱為三烏的雞鴨鵝,牧地減少能夠家養的禽類自然成為重要資產,再說養雞還能平時攢一攢雞蛋,很劃得來的買賣。
聽說還有些用名貴的藥材喂養的雞,和普通百姓養的雞不是一個價格,不過這玩意信則有,不信則無。】
看了一眼花大價錢買來的人參雞,有人覺得天幕就是在嘲諷他。
現在吃著好像真和普通雞沒什麼兩樣,還不如喝參茶呢。
【狗的話從一開始的助獵,慢慢成為肉畜,劉邦好像挺喜歡吃狗肉的,漢朝還有專門的狗屠職業。
不過一般農書對養狗沒有太多的記載,沒當作是正經的肉畜養,隻是部分人的口味偏好。
到了現代,狗肉館還是有,但狗已經出現了一種新的陪伴作用。】
古代養狗的有不少,家裏不能養凶猛的寵物,貓狗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
劉邦正吩咐人煮了一鍋狗肉了,沒提到也沒什麼反應,還自得他被後世記得的事情可不少,連如此細微之事都了解。
【最開始飼養動物都是為了吃,牛馬這類役用的動物也不例外。
周天子時期,天子巡遊,沿途國家紛紛獻上‘食馬’,動輒幾百匹,可見當時馬也是一種肉食。
但中原地區牛馬作為役用的時間可以推測到黃帝時期,“服牛乘馬,引重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