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現在怕是錯砍了哪棵樹都有人來找,雖說山裏隨便進,可建房子的木材那都得提前準備著,總不能去買吧,誰家有那個閑錢啊。
哪怕是自家的樹長不及了,那也是和親戚好友鄰舍約定好換一換。
想想,他們都有點‘同情’不起來祖先。
【原始農業過渡到傳統農業,土地的使用方式也出現了較大的改變。
比起之前動不動就拋荒,慢慢找到土地利用的規律,也就是休閑製。
很好理解,無論是上班上學還是幹什麼,都得有個放鬆的時間,起碼不能一直都保持著高壓,否則肯定會出事。
說起這個有點小心算啊,用地的時候都曉得要放個假,公司用人的時候真就不在乎什麼可持續發展,反正一次性用完拋棄都不帶心疼的,市場上一抓一大把。】
嗯?怎麼說起來開始埋怨呢?
【休閑製其實就是叫土地有個恢複的時間,要麼就直接留出空檔期,要麼就是實行短周期的輪種製度。
《詩經》等文獻中就有對於這些田地的稱呼,那會兒也琢磨出三年一循環的規律。
可百姓的食物要求增加,哪怕是給土地休息時間也不足夠恢複,所以出現了人為幹預,也就是主動給土地增加肥力。】
【實行連鍾製,古代的勞動人民真的有很多智慧的創作,一是輪作倒茬,二是間作套種,三是多熟種植。
如果一塊地連續耕種同一種作物,大概率是會致使蟲害雜草滋生,所以需要輪作換茬。
其中豆科植物和禾穀植物的好前茬,而且豆科植物還有肥地的作用,至於哪些前茬的使用和輪換哪種更合適,需要自己實驗出來。
間作套種要分開解釋,間作就是一塊地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作物,套種則是指一種農作要收獲前種下下一季的作物,有種套娃的感覺。
當然,不是什麼作物都能搭配在一塊的,畢竟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和和睦睦相處,可別到時候選了兩個死對頭在一塊,不是打架爭營養就是直接把對方弄死。】
很好,他們明白了,這又是得他們自己折騰。
但天幕說的話他們能理解,一個家裏兩兄弟性格都不一定合拍,作物不合拍也能理解。
兩兄弟不合拍不會下死手,但農作物可沒這個顧慮,他們還得陪著死,確實需要小心行事。
這種試探的事情自然得期盼皇帝來啊,那麼多地有實驗的本錢啊。
【多熟種植粗暴一點理解是一年多熟,宋朝當時的百姓在早熟晚稻收獲後還能卡著時間種上一輪的小麥、大豆、油菜。
明清時雙季稻在長江流域很是廣泛,甚至部分地區出現了兩稻一麥的一年三熟。】
哪呢?哪呢?
一個個立馬聽到重點,就像看到哪裏這麼得天獨厚。
等見到在最南邊那邊的時候,默默縮回腦袋,還是等著陛下去找良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