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本(13)(2 / 2)

土地的肥力在利用那一定是農作物消耗肥力,這個過程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的,所以我們要讓土地恢複或者是保持就要補充肥力。

撂荒製度就不說了,一年一次那種利用率指望還住山洞的祖先補肥那是做白日夢;

開啟定居後,開始在休閑地上除草、水淹、火燒這種粗糙的手段;

到了連種製下,靠得就是人工肥啊。

但這個大家也能想象啊,更衣、方便、如廁的時候那個量……yue】

眾人也是胃裏一陣翻滾,本來這個事情並不是很需要拿出來詳細說的。

不是說自欺欺人,但老是提起這件事還是有點膈應人啊,尤其是天幕自己還把自己惡心到。

當然不排除一些不食人間煙火、教養的少爺小姐,那一個個yue得更厲害。

林書:我還沒說甲骨文裏麵得田就是人拉屎的樣子……

算了,別惡心自己了。

【肥料顯然隻能主動去創造,戰國時割取青草、樹葉燒灰,利用河泥、水生浮藻作肥,還有很多天然的東西都被利用來當作肥料,其中比較出名的便是綠肥和肥餅。

綠肥一開始是指的將青草壓爛在田地裏,後來綠肥的作物越來越多,像是綠豆、芝麻都行,不過這些不會奢侈掉來作為肥料。

至於肥餅,之前和大家提到過大豆榨油後的枯餅和漕渣就是在範疇內,後來又有人提出將麻枯搗碎後火糞熏再發酵。

肥餅廣泛使用的時間肯定是到了後期明清,前期豆餅這些食物百姓是不可能,也沒有餘地拿去給土地增肥。】

還在吃豆飯和帶殼麥飯的秦漢:說實話,你們說的話稍微有點冒犯了,這和我們吃肥料有什麼區別啊?

百姓也覺得,哪怕是天幕呈現出來沒有美感,沒有味道的豆渣,在他們看來也是能充饑的食物。

朱元璋:你說的大明肯定不是我的大明,起碼現在不是,開國就是窮啊。

【肥料製作基本離不開發酵的過程,老祖宗們其實也沒計較些有的沒的,還稱作是釀造。

可以釀造的奮飛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就是十種加工方法,細則我就不多說了啊,大家看看就行,我這裏也沒有這個的展示過程。】

實在是人的聯想力過於強大,她腦子裏總是腦補,想了些有的沒的,都快把自己整yue了。

剛剛還嫌棄天幕說得有點惡心,現在抄作業的時候一個個又嫌她說得不細致,但一個個的手可沒停下,保證不錯過任何內容。

【友情提醒一句啊,肥力也不是越多越好,無論是墊底的基肥,還是接力的追肥,都得考慮農作物的特性,少了會營養不良,多了也會直接把葉子燒沒了。

用肥猶用藥,人知道藥不能亂吃,可別自作聰明的給莊稼亂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