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九龍奪嫡—胤禔(1 / 3)

【既然都說到康熙的兒子啦,那幹脆就把幾個出名的說說吧。

皇室向來爭鬥,但康熙朝的皇子爭鬥尤為嚴重,而且卷入進來的人數不在少。

還衍生出來九子奪嫡的說法,其他的不是年紀小就是一開始便被這樣那樣的原因出局。】

九龍奪嫡?

別說是當事人,就是其他聽到的都麻木了,這個數量簡直是噩夢。

能被拿出來說,多多少少都下場了。

那朝政得成什麼樣子啊?

儲君未定的壞處就在這,奪嫡這種事情可不是想獨善其身就能獨善其身的。

【按照排序來吧,先來說說咱們的大阿哥胤禔。

他的人生可以說是兩個極端,前半生風光無限,後半生身陷囹圄。

前期基本上就是胤禔和胤礽兩個大兒子在那爭鬥,後麵的皇子也隻是站在兩個哥哥身後做事,像是後麵咱們同樣是主角的四、八阿哥就都是兩位的小弟。

胤禔出生的時候,前麵四個哥哥都已經沒了,可想而知這個兒子活下來對於康熙的意義,為了能夠平安長大,康熙都把他送到大臣家裏去養。

和胤礽沒得比,但是在其餘兄弟裏麵絕對是毋庸置疑的被康熙用心對待的。】

這話說了還不如不說,胤禔沒覺得有什麼好驕傲的,剩下的阿哥隻覺得心被一遍遍碾壓傷害。

他們知道自己不受寵,不需要反複的捶打提醒。

【康熙的生育能力簡直是逆天啊,後麵清朝的皇帝還有王爺那就遜色不知道多少,哪怕是他的兒子,那也有不少的子嗣困難戶,反正就是養不活,夭折率堪稱恐怖。

但康熙孩子的夭折率同樣恐怖,一共是有三十五個兒子,但活到排序齒的隻有二十四個,哪怕是排了序齒還是有活不下來的,古代多生孩子很大一方麵就是因為這恐怖的死亡率。】

百姓聽了沉默下來,有些傷感。

帝王家都是如此,更何況是百姓家了。

尤其是他們更加沒有精力去照顧,意外更是防不勝防,小孩子死的都叫人不得不麻木。

換誰都有這個困擾,康熙的‘鐵石心腸’就是在一次次子嗣死亡的過程中提煉出來的。

若是各個孩子都付出心血,等到再失去的時候便是真的一遍遍剜自己的心。

一開始康熙不懂,可是隨著孩子一個接一個死去,也知道該用何種無情的方式保護自己。

【胤禔作為第一個活下來的皇子,康熙對他自然也是關注,同時關於胤禔的出生,還有一個點,康熙朝的重臣明珠是胤禔母妃惠妃的堂叔,明珠是胤禔的叔老爺。

在宮外待了幾年平平安安的回到宮內,惠妃對胤禔的態度那是可想而知,幾乎不會太過逆著他。

倒不是說母妃溺愛,清宮的皇子製度有些特殊,讀書以後就不跟母妃住在一塊,康熙給兒子安排的學習課程更是叫他們沒多少私人時間。

這種情況下,每次見麵都十足珍貴,惠妃不可能再給兒子念念叨叨。

說句實話啊,清朝皇子製度下,後妃對皇子的影響真的很小,有些鍋啊,當皇帝的也別往自己女人身上扣啊。】

康熙總覺得天幕是在內涵他。

【在和胤礽不斷比較、不斷被打擊的過程中,胤禔慢慢的步入青年,開啟了他意氣風發的十幾年。

康熙二十二年,十九歲的胤禔跟著他爹出巡,正式開啟政治生涯。

皇帝出巡可不是你是皇子就能一直跟著的,但胤禔顯然是例外。

無論是疼愛這個長子,還是給予他政治資本,康熙都給予了太多的寵愛,基本上出巡都會把人帶在身邊。

相比較起來,後期需要監國的胤礽其實還有點比不上他大哥,一直被困在四四方方的紫禁城,身邊不知道藏了多少別人的眼線,一言一行都被萬眾矚目看著,這樣的環境下精神出現點問題很符合現實。】

胤禔沒想到居然還有這樣的思考角度,他嫉妒胤礽有名正言順監國的權利,而他其實很大程度得到了胤礽沒有的自由。

哪怕隻有那麼短短的時間。

可比起平時需要留守京城,一出去就被廢的胤礽,從死對頭的倒黴燥鬱裏,胤禔今天第一次感受到愉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