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嗞…嗞…】
天空傳來卡殼的怪聲音,叫許多好不容挨到下值的官員心中閃過不妙,向來懶散的天幕不會好死不死的今天還要講吧。
林書隻能豎起大拇指表示:欸嘿,您還真是猜對了。
【上午提前下線導致該說的內容沒有說完,我們接著來說啊。】
猜想得到證實,不少人腳下都是一軟,還能支撐著站起來的人,立馬飛速倒騰兩條腿走得飛快。
許多皇帝聽到回稟,臉色一陣青一陣綠:真以為稀罕和你們一塊聽啊?
轉過身就把懂事得皇子公主弄來湊個數,不然不夠熱鬧。
總不能不像話跟著後妃一塊聽吧?
記下來成什麼樣子呢?
【變法在許多朝代都不單單隻發生一次,畢竟王朝衰落下去,好一點的能有個中興之主出現,壞一點得就是一直跌跌跌…
元朝的變法沒有太轟轟烈烈,實在是它太特殊,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皇帝在位時間超長,中間的壓根沒有施展的腦子和場地。
接下來便是咱們老朱家的大明王朝,說起來也是曆經坎坷啊,第二個皇帝差點就搞崩盤了,朱棣贏了但也是損耗不少國力。
等到仁宣兩個皇帝文治搞起來,又被咱們的戰神一把梭哈,直接都不是步先人的後塵,直接創造出一個叫門的雅號。
後麵有皇帝努力過,也出現過效果,可都不是很有起色。
接下來咱們要說的這位,很神奇,因為他是我們公開承認的,不是好人,但也不是壞人。
他還和王安石不同,真的是以一己之力為大明朝續命二十多年,雖然下場也沒好到哪裏去,可他的變法是在商鞅之後最為成功的。
他便是天底下最有權力的讀書人——張居正。】
朱元璋立馬坐正,雖然聽到某些不太愛聽的名字有些黑臉,但等聽見張居正的前綴詞倒是緩和不少。
但大體而言沒緩和到哪裏去,可現場又找不到出氣的人,隻能高聲道:“老四那個兔崽子還沒來?”
朱標麵色猶豫,還是沒火上澆油的糾正他爹某些把一大家子都罵進去的稱呼。
其他人則是純純的好奇和期待,商鞅後最為成功的變法,評價可不低。
畢竟王安石的變法說到底還是失敗。
而且,最有權力的讀書人這幾個字十分誘惑人。
最有權力,那肯定不是簡簡單單的官至宰相內閣,畢竟前麵又不是沒有人達到如此高度。
【張居正出生的時候,明王朝已經衰落了,朱元璋和朱棣的武功沒了,朱高熾和朱瞻基的文治也沒了,簡單來說,什麼都沒了。】
朱瞻基覺得沒了兩個字實在刺耳得很,想到被貶為庶人幽禁起來的‘大功臣’,本來都不打算再去見那個倒黴東西,現在隻想出出氣。
但其它時代的他就不叫慘了,他爹和爺爺不善的眼神已經把無法撒的氣磨刀霍霍向他了。
【後麵的皇帝不說全部荒唐,但若要以一個明君來評價,完全不夠格。
明朝的統治衰落,可風氣倒是越來越偏執和專製,殺戮和諂媚並存,張居正所處就是這樣一個不折不扣走了好多年下坡路的時代。
張居正的家庭可以說是寒門,但也沒寒到窮苦的地步,在他幼時家裏慢慢的起來,但也是經濟上沒有那麼拮據的程度。
張居正嘛,作為一個讀書人,簡直不要太合格,他就是戲文裏那種文曲星下凡的存在。
五歲正式讀書,十歲的時候已經通讀六經大義,我要是他家親戚或是鄰裏的孩子,都得被他氣死。】
十歲帶來的衝擊可沒有小學沒畢業帶來的衝擊大,讀書五年就讀了那麼多,不給人活路啊。
親戚和鄰裏:啊對對對。
總算有人理解他們的苦楚了。
下一秒爹娘的大巴掌無情的落下來,這麼好的學習榜樣在身邊還抱怨,還是打得少了。
【嘉靖十五年,張居正十二歲,也不過是小學畢業的年紀,他覺得讀的書還可以,投考來練練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