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很簡單,可是當時那一年國家最大的負擔,第一筆是國防軍費,第二筆是皇宮的修建。
嗯…還是挺會享受的,張居正對於國防、皇室的布置,可能比我們想得都要早。】
皇室的修建?
朱元璋不敢相信他的耳朵,他的皇宮有什麼不好嗎?
前麵有人偷工減料還把人砍了,後麵居然能成為僅次國防軍費的負擔?
朱棣同樣不能理解,他現在連軍費都湊不出來,如果有人說建議拿大筆錢修繕皇宮,他真會把人砍了。
【終於,在嘉靖三十六年,張居正再次入京,主動投入一塌糊塗的政治旋渦。
這會兒的政治格局沒有任何改變,咱們的世宗還是一如既往的修玄,嚴家父子大權在握。
說句題外話啊,嘉靖活得真是挺長的啊,別人搞這些神神叨叨基本都是早死的相,就他折騰那麼久。
這麼多年過去了,徐階和嚴嵩的鬥爭總算是慢慢的具象了。
徐階的門生和同鄉開始一個接一個的彈劾嚴嵩,嚴嵩肯定不會覺得這和徐階沒有關係,還派人在世宗麵前挑撥,但幾個人裏麵最差的也不過是被貶官,比起身死的楊繼盛,結局好許多,也側麵表明了徐階的信任和權柄在升高。
人家隱忍沒白隱忍,並不是做縮頭烏龜。】
楊繼盛。
徐階聽到這個學生的名字,那是他不成熟時做出的錯誤判斷。
【然後嘉靖永壽宮被毀,需要重新修繕,這裏麵嚴嵩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大了,犯了糊塗,倒是叫徐階撿了個漏,順帶該升了職。
嘉靖四十一年,嚴嵩的政權倒了,唉,多少年了啊,扳倒權臣說出來簡單,可其中涉及到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和忍耐,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
還有沒有提到的親友的性命。
聽到具體的年份,徐階看了看已經衰老的手,不由低落:確實太久了。
其他人也覺得真不容易,嘴上說得容易,可是從張居正科舉入官場,一直到嚴嵩真正倒台,二十年的時間,換個科舉年紀大點的人,熬不熬得到都是一個未知數。
【嚴嵩和徐階的政權交替中,咱們未來的首輔在幹什麼呢?
他在思考啊,因為之前很不禮貌的辭職,他建議徐階和嚴嵩明明白白的幹一仗,但現在他徐階隱忍的策略成功了啊,他忍不住學習學習經驗。
徐階很欣賞張居正,或許也有之前楊繼盛的血例在,他舍不得把張居正推出去做這些鋒利的武器,所以隻是叫人在幕後活動。
因為,嚴嵩隻是退還沒死,他沒有叫張居正冒最後一次的險。
張居正卻是充滿激動啊,三十八歲的他還是年輕了,還以為自己能攪動風雲呢。
徐階還真不是為了壓他,因為張居正哪怕留到幕後,也不缺少接觸政治秘密的機會。】
張居正聽著天幕的話,覺得他可以提前回去了,不然真要被人當成小崽子對待。
徐階失笑,按照年紀來說,他們這一批後輩確實和孩子差不多。
一群當官的:我們想要有這種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