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內閣製度完整,哪怕是皇帝空缺一下也能維係上下的運作。
按照穆宗的想法,他爹修道那麼多年也沒看大明就真的玩完,不可能那麼倒黴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
他也跟著放權,但他和他爹不同啊,後麵他根本沒法收發自如,駕馭不了大臣了,也導致隆慶年間內閣混亂的一塌糊塗。】
剛剛送走嚴嵩,顯然下一批爭鬥也隨之而來。
說實話,大臣們也很是心累,他們其實也不是很想站隊內閣的大學士們。
隻是吧,官場之中想要獨善其身,除非你自己本身就是一股勢力。
想到沒完沒了的戰隊和攻訐,隻聽到齊刷刷的一片歎氣聲。
本來工作就累,還得被迫無法拒絕的卷進勾心鬥角,輸了的後果更是全家都陪葬,神經不衰弱都困難。
朝堂上飽經爭鬥的活老頭真的是很不容易。
【因為不關心政治,所以穆宗可以說是一個平庸又寬厚的君主。
他當時內閣大學士有徐階、李春芳、高拱、郭樸,咱們的張大人還是沒有登上最高的政治中心,哪怕徐階賞識他。
但是第二年,張居正就和另一位侍講一塊入閣了,這都是當初穆宗潛龍時期當侍講積累下來的政治資本和善緣啊。
張居正呢,就是一個熱愛權力的讀書人,從隆慶元年一直到萬曆十年身死的這十六年裏,他沒有一天放棄過手裏的政權。
淡泊名利、寄情山水這種詞就不可能出現在他身上,雖然很多人心裏對詮釋都得做做表麵功夫,可張居正這一點倒是不同,完全不遮掩他的野心和功利心。】
難怪說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
還真是和認知中的讀書人不同,也和想象中翩翩君子般的文臣儒雅不同,可偏偏叫人生不出厭惡心。
【進了內閣在許多人官員眼裏那就是一輩子奮鬥的目標已經完成啊,不過張居正這會兒無論是年紀還是資曆都沒他說話的份,而且徐階和高拱的爭鬥越來越厲害。
中間的閣潮有多激烈不多說,但張居正既沒有得罪老師也沒得罪朋友,也是厲害。
能夠在黨爭裏麵安安穩穩的活著,也是一種了不得的政治天賦。
算起來,從他做官開始,就一直處於閣潮爭鬥裏麵,幾十年過去居然還活著?】
聽著是誇獎,但落在耳朵裏,張居正隻覺得有點刺耳。
但其他人順著天幕的思路一想,還真是,前麵徐階和嚴嵩鬥連弟子都賠進去,後麵徐階和高拱鬥,他還是能安安穩穩的,是一種很容易被忽略的本事。
不過,徐閣老他是鬥雞嗎?
一大把年紀了還在鬥。
當然,這種話隻能在心裏默默過一遍,然後和好友眼神交流默契一番。
【徐階也不容易啊,政治上哪裏有長勝將軍嘛,把高拱弄走以後他自己也被別人齊心使勁弄走了,但是,咱們未來的首輔大人還是沒上位,還真是遙遙無期啊,都四十多歲了。
但沒想到的是,隆慶他還沒他爹這個神神叨叨的道士活得久。
隆慶六年,一個很平常的日子,在坐朝的時候突然站起來,還走了幾步,不知道在嘀嘀咕咕什麼,一群人誠惶誠恐,畢竟這一看就像是中風,而這會兒的穆宗不過三十六歲。
也沒有什麼醫學奇跡,穆宗他居然就這麼沒有挺過來。
張居正他們曆經風波也都沒緩過來,被托孤都是懵的,這會兒的太子才十歲,也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萬曆皇帝。
他日後的大名鼎鼎先放到一邊,十歲的小皇帝,還躥出來一股新的政治勢力,也就是明朝的太監群體,領頭人叫馮保。】
每個人聽到這裏關心的點都不同,穆宗關心的是他居然沒多少年活頭,三十六歲,好家夥,當爺爺的年紀都沒到就走了。
徐階他們則是關心突然又冒出來的宦官,他們大明的宦官可是厲害啊,土木堡之戰還有武宗時期的劉謹都是前車之鑒。
沒想到居然還是防不住。
【可能弄權是人的本能吧,馮保居然和高拱對上了,司禮監對內閣的對立,而且高拱居然還真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