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的失敗也給張居正又上了一課,馮保的倚仗是深宮,高拱可以叫言官攻擊馮保的罪狀,可馮保能直接挑唆深宮後妃懷疑他的忠誠。
張居正日後哪怕是當權,也不忘和內監後妃聯絡奉承。
別瞧不起,多少人栽在這上麵啊。
高拱再次被趕離,恐怕這次更加鬱悶,還不如和被徐階搞走,這樣輸的太不服氣了。
張居正把老師、朋友一個個送走,沒幾天還是上書為高拱請恩,幸而成功,叫高拱免了路上的流離勞累之苦。】
高拱臉色很難看,正如天幕所說,他之前輸給徐階雖說是好奇,但多少還能接受。
但一下子輸給內監,可以說是短短時間內天翻地覆的變化,叫他此刻都緩不過來,還是有人眼疾手快的給他塞藥丸也沒真的玩完。
“居正要起來了。”徐階感慨道。
內閣終究還是內閣,並不會被司禮監代替。
高拱輸是因為他們都一般,沒有把宦官放在眼裏,到底是輕視,哪怕知曉他們的陰狠蟄伏也不過想著一刀切,還是會重蹈覆轍。
或許還真需要居正那般能屈能伸,不在乎所謂聲名的人才能做到。
高拱的政權倒下,張居正就要起來了,而且,內閣好像已經沒有人能夠與之爭鋒。
不得不說也是一種另類的機遇。
【不久後萬曆便召見了張居正,他和萬曆的對答很標準的公式化,但有一點不同的是,發表大方針隻說了遵守成憲四個字。
這就是他和王安石那種熱血上頭不同,王安石是理想家,張居正是現實的政治家。】
想到當初見到宋神宗便說要改革,要變法,王安石沒否認,反而聽得更認真,張居正能帶給他的教訓和經驗,會比想象中還要多。
【然後就是把入閣的人選補充,因為內閣總不能真隻有張居正一個人。
做完這些,張居正表示,國家的重擔,現在他可以扛起來了。
隆慶六年穆宗去世,到萬曆十年,中間整整十年,張居正一步步完成他的政治理想。
要達成政治目的,還得先把政治上重要的三個人應付好。
第一個是萬曆的生母,第二個是馮保,第三個自然就是神宗。】
好家夥,還真是高拱給他打了個錯誤的樣,雖然正確答案沒出來,但把要踩的大坑列出來,不會像高拱那樣直接一戰被滅。
【神宗的生母是皇貴妃,繼位以後兩宮太後自然少不了摩擦,張居正麵對神宗的詢問,很自然回答兩宮太後都稱皇太後,還要加尊號。
世宗穆宗的那些年訓練,叫張居正難免誠惶誠恐,在做事的時候會存在阿諛奉承,但恰恰是他這種行事風格,博得了皇太後的好感。
當然,是神宗的生母。
再就是馮保,深宮內院裏他的定位是奴才,可偏偏因為掌握奏章的大權,叫他還真成功遏製住張居正這等內閣成員。
馮保的權力來源是皇太後,所以張居正更得結好太後來減少馮保這邊的政治壓力,反正就是皇太後要修橋修廟,他就一篇篇的碑文送。
反正對皇太後是將順,對馮保就是敷衍。
張居正最厲害的就是他很清醒,和李太後的關係維係好,所以哪怕是當政的十年,司禮監也沒咬內閣。
馮保不是什麼謙虛低調的人,有過駭人出格的舉動,可張居正沒有去管他,隻要馮保不幹政,那他就能無視。
大體把握住,那麼其它小事都能放一放。
可馮保一旦引用錦衣衛的人入宮代閱奏章,張居正立馬就能派人去跟人結拜聯絡。
他的做事都有些叫我意外,和我想象中的很不同。】
可不是嘛,一群古代人更是想不通,為什麼張居正聽起來就是諂媚毫無風骨,還能成為權力最大的讀書人?
這跟老師說的完全不一樣啊。
倒是李斯他們很能理解,除了宦官那一條,其它手段都很標準,之前聽到的那些,他都要以為是什麼過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