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努力為大明縫縫補補(2 / 3)

朱元璋聽到這會兒才算是舒心一點,雖然被臣子掌權他還是不爽,但想到老四家的血脈一個個好似點歪了一般,馬上放寬心。

權臣就權臣吧,皇帝憋屈總比國破來得要好。

天幕一直強調萬曆十年這個數字,他便明白,想必等到張居正一走,他那子孫後代掌權,又是稀巴爛的攤子鋪開。

隻有這會兒還年輕夾在一群大佬中間的張居正很木然,其實旁人也挺尷尬的。

借著張居正聽到自己的結局,還有反目成仇,哪怕是他們的心性,麵對未來的背叛和敵對也無法心平氣和。

【相繼,廣西四川也都發生了叛亂,中間波折種種,但張居正的主張都是徹底蕩平。

都已經進軍了,若是不殲滅,日後再來很煩惱。

別的不說,這種上司下屬治理地方起來也比較幹脆,起碼不需要治到一半突然八百裏加急把你調回去述個職。】

北宋大臣們:果然,回馬槍殺過來了。

但這話他們理虧,更何況現在是身心皆疲憊,隻想天幕早點說完也能叫他們下職休息一會兒。

【張居正對於國事的計劃為穩定中謀求發展,但從他對起義農民和少數民族的無情鎮壓,也能知曉他是一個無情凶狠的封建統治者。

他明知曉動亂的原由是政治不良的錯,但他選擇解決的方式卻不是改進政治措施。

不過,不管如何做都會有批判的聲音,總有一頭要不落好。

畢竟改變政治可比鎮壓難得多,他很清醒理智。】

張居正的角度從來都不是小民,而是整個國家的整體法發展,所以聽著聽著覺得他本身太有爭議。

【在萬曆二年九月秋後該處理一批死刑犯的,但宮內卻是傳來不同的聲音,當時的慈聖太後說停止行刑,理由我沒找到。

神宗詢問張居正,張居正的政治主張都透露著凶猛,自然是照例處理死刑。

其實這就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問題,其實我也不太能理解,大赦天下這個事情,除非是本來朝廷政治嚴苛錯抓造成百姓冤屈,否則我不能理解。

國家的法度要考慮人情的溫暖,但也不能因為你覺得有大喜事或是祈福就赦囚犯啊,人家犯罪可是實打實,這種福氣菩薩應該也會覺得晦氣吧。】

還別說,順著思考一下,確實啊,大赦天下一般都是因為皇宮有什麼喜事,彰顯仁慈,可這真的是仁慈嗎?

還有祈福的,赦免的哪怕是輕罪那也是囚犯啊,正經佛祖應該不需要這種吧。

【解決完這些身外的小事,張居正又回到給朝廷增加收入上麵來。

張居正做了一個非常大的事情——清丈土地。

這可不是個小工作,像是明朝開國的洪武年間,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清丈全國土地編成魚鱗冊。

那會兒的皇帝可是朱元璋,他手底下幹活應該沒有人敢拖拖拉拉,雖然是因為建國之初工作量巨大的緣故,但十年也證明這真的不是一件輕易能完成的事情。

而且經過這麼多年,土地集中這件事已經超越了之前所有朝代。

明朝初年,全國土地的數額有八百多萬頃,四十年過去來到弘治十五年,您猜怎麼著?

剩下的實額隻有四百多萬頃,才占到明初的一半。

這意味著什麼?剩下的一半去哪了呢?】

天幕口氣越來越輕快,可許多人額頭都冒出來冷汗,唯一慶幸的時候天幕沒有指名道姓誰誰誰占了多少地,又有多豪氣。

偷偷抬頭看了眼皇帝,果不其然,有一個是一個都氣得前胸一直大起伏。

以前隻聽天幕說土地集中還沒感覺,可這個數字一出來,別說大明,就是其它朝代也都變了臉色。

好家夥,一般的土地都成為私人,難怪收不上來賦稅。

如果要保持賦稅不變,不用腦子想也明白肯定是分攤到百姓身上,難怪百姓要造反,養不起這個國家了啊。

不少大臣心裏默默歎氣,這事情眼看是做不完了,顯然他們的皇上都對土地丈量有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