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努力為大明縫縫補補(3 / 3)

完成不久的還能休息幾年,有些則是直接一個大工作量背到身上,別說是年底,就是幾年時間都不一定做得完。

【還有戶口也是,明初統計戶口一千萬,到了永樂年間增加了九百萬,然後又是弘治年間,好家夥就剩下九百多萬。

雖然明朝打仗,雖然明朝有名震古今的戰神,但人家也沒本事把那麼多人搞死啊。

那戶口去了哪呢?

成為隱戶了啊,田也成了隱田,下戶是連人帶田都賣了,土地可不就集中到部分人手裏去了嘛。

張居正一開始采取的政策是催征捕賦,有成效但不多。

要徹底解決辦法,說到底還是要把隱匿的那大幾百萬頃田弄出來。

這件事哪怕是張居正,也一直等到萬曆五年才開始著手,清丈土地,清查戶口,而且他還限製了完成年限,三年時間。

和之前朱元璋的十年一比,自然就知曉裏麵的難度,當然不是為了拉踩。】

洪武的臣子隻想立馬辭職回家,但誰也明白現在他們或許不需要考慮洪武大逃殺的問題,因為顯然皇帝一定是把他們當成幹活的驢。

眼瞧著幹不完的活兒,驢怎麼能主動或被動的罷工呢?

【張居正沒有莽撞,他先是派自己的同鄉試點,就在福建這麼一個地方就查出二十三萬頃的隱田。

無論是清丈的初步成功還是這個數字都很叫人鼓舞啊,然後便是商量全國推廣的問題。

一直到萬曆九年,清丈工作的三年時限已經到了,但張居正不是不知變通的人,他一邊從緩彈劾,一邊督促清丈的地方官不要因為急於求成就草草了事。

當然,你晚那麼幾個月,要是時間更長那就是做事懈怠了。

好在到萬曆九年,重新清查的戶口有一千六百多萬,人口數有六千萬,田畝為七百多萬頃。

果然啊,地和人都在那,沒有一半一半憑空蒸發的理。】

這裏麵要說氣笑的可能就是弘治了,畢竟就他那裏有詳細的數據。

一方麵丟人,一方麵氣憤。

畢竟按照時間算,總不能又憑空出現幾百萬的田地和人口。

是他當好人,底下人都把他糊弄。

聽見查出來的人口和田地,其它朝代都羨慕了。

一方麵眼饞對方的人口,一方麵決定確實得查一查,查一次雖然繁瑣,但收獲巨大啊。

幾百萬的田地,查出來國家的賦稅增加得有多少啊。

【張居正的政策都是一條一條來,清丈土地為國家的賦稅改革提供了基礎,推行了著名的一條鞭法。廢除了唐後期以來的兩稅法。

一條鞭法早在嘉靖年間就有官員試行,隻不過每次都被阻撓,屢行屢止,一直等到張居正大力推行才上位。

一條鞭法主要包括三點:

第一,賦稅合並,以丁田分擔役銀。

無論是夏稅秋稅還是什麼雜亂名目的稅,都合並成一項,並且以州縣作為大單位確定整體需要賦稅的數額。

徭役嘛全部用銀錢代替,取消力役,官府再雇人來做事,交的役錢按人丁和田畝作為征收標準。

第二,田賦征銀。

也就是折色銀和本色銀的區別,除了幾個富裕的地區,都換成折色銀。

第三,賦役的征收直接由於地方官員接手,跳過之前存在的糧長、裏長。

主要是中間商總歸還是會摸索點東西,幹脆把中間這道撤了,直接官收。】

這可都是幹貨,隔萬曆近的寫得手都要斷了。

百姓聽著覺得還不錯,光是那個賦稅合並成一個真要實施起來的話,對他們絕對是好事。

隻不過,他們有點擔心役錢的事,當然大部分都是交不起的,需要考慮的則是不知道徭役發錢能有多少。

徭役是苦,但若是發錢那就另當別論。

許多人聽著張居正為了賦稅推出的一條鞭法,卻實打實的感受到裏麵蘊含的能力,怕是都超出它的提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