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有人強烈反對並不意外,但天幕說得也對,任何事情總有人可以開先例,是例外,一個名義上的皇帝,一個實際上的權臣都商量好了,你過來湊什麼熱鬧啊?

若是小皇帝想要親政,不好意思開口,你出來說兩句倒是還能理解,但現在人家還沒分裂,你跳出來就顯得腦子不是特別靈光啊。

【其中吳中行、趙用賢、艾穆、沈思孝四位勇士是前仆後繼啊,連續三天,從單人上書到聯合上書,強烈的譴責張居正,理由自然還是倫理綱常,當然也夾雜著對張居正不滿的情緒。

不然也不可能這麼勇的出來公然反對,這就叫奪情起複身上的政治色彩更加濃鬱,更加有趣的是,這裏麵還有兩個是張居正的門生。

張居正看到了內容氣得啊,他本身就不是什麼柔和的人,決定廷杖四人懲戒,也用來威懾其他人,求情的人自然有,但都沒救下來。

這件事無論是在朝廷還是民間鬧得都挺大,畢竟事關孝道,倫理綱常事件最為容易傳播。

但這件事很好的證明,倫理綱常是幹不過政治力量。

有人是為了攻擊張居正中斷新政,也有人是真的端正民俗民風,他們如何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張居正在新政和守製之間做出了選擇。】

被點名的四個:為什麼到他們就把名字說出來呢?

當然,哪怕是現在還是有部分人認為張居正不遵守孝道,議論紛紛。

畢竟封建社會對於這種事情的在意,遠超乎後人的想象。

不然也不存在賣身葬父這種匪夷所思的行為。

始皇帝完全無法理解這個做法,這要是誰家裏爹娘死了就回家守孝,那他的大秦還要不要運轉了?

少一個人可能還無所謂,但說實話,大部分官員本身年紀就不小,爹娘年紀更是危險,倒黴一點紮堆去世,幸運一點輪流去世,都不是什麼好事啊。

其它朝代也覺得立馬改,雖然有什麼例外,但總歸還是少不了扯嘴皮子,避免這種情況還是先把丁憂改了吧。

之前不好動,但現在可以理直氣壯的動了。

穆宗都沒想到張居正能幹到超乎他的想象啊,比起他兒子,顯然他也很合適啊。

本來他就對政治不如何感興趣,早說有這麼個醉心權術還能幹的臣子在,他還死什麼啊?

或許,張居正都沒料到還有這種搭配,當皇帝的恨不得不要去打攪他,叫他全權做主,多賺錢順帶改善改善他的生活。

新鮮出爐的首輔張居正:您的信任很感激,但現在的首輔被您直接一把擼了,我們還是好友,我臉皮厚但還是有點不好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