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成功打響第一槍(1 / 2)

【這一聲槍響來自第八營,在得知領導人遇害,指揮係統破壞的時候,不再等待該死的起義命令,而是主動站出來,基層的士兵承擔起來起義的那聲槍響。

事情發展得那麼戲劇性,被安排的士兵握著槍入睡,偏偏撞上一個過於認真的長官檢查,立馬覺得有問題啊,雙方直接扭打起來,同房的人跟著一塊動手,一槍把清軍給崩了,成為打響的第一槍。】

如此叫人意想不到的發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隻能說,天命在他們。

也就是說,清朝已經沒有任何氣運可言。

【子彈劃過沉沉的黑夜,被組織的革命士兵們聽到號召,紛紛拿著武器衝出營房,有槍的打槍,沒槍的就放火,反正攔著的就是上去幹。

之前搜捕革命軍鬧得人心惶惶,現在有人帶了頭,從眾性導致革命的隊伍又擴大了。

前麵的意外不是導致新軍的槍支彈藥全部被收到一個地方了嘛,多虧這個舉動,導致本來沒組織的起義,居然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武器庫。

這一下子直接把武器庫占領,彙聚了三千多人,還推出一個臨時領導者。

下一步自然是攻打總督府,這一次便是血戰了。

一直到第二天上午11點,武山的蛇山上才豎起一麵鐵血十八星大旗。】

終於成功了。

不容易啊,這一波三折的計劃,本來一切形勢大好,偏偏折騰出來如此多的波折,最後的結果更是叫人想不到,居然是一群基層的士兵自發站出來扛起大旗,還真叫他們“無組織”的成功了。

【這件事在我們曆史書上隻有簡單的時間地點和意義,但許多人並不知曉這件事的成功,居然中間沒有一件事是按照計劃進行的。

一次次滅頂之災砸在革命軍頭上,幾乎是在沒有一個領導人的情況下,誤打誤撞的成功,隻能用一句話來解釋——清朝無可救藥。

初步是成功了,但之前也說了,這群人裏麵沒有什麼名氣,接下來的路需要一個大哥來鎮場子,召告全國引起響應,不然等到清政府反應過來,此次革命得泡湯。

要在全國都有名氣,這個人選的範圍並不廣,孫中山和黃興都在內,但兩人有個大問題,都不在場啊,黃興被炸了還在治療,孫中山先生不是逃命就是逃命,救不了急。

再說啦,當時大部分人也有個想法,為什麼他們湖北地區的起義要找個外地的帶頭大哥呢?

所以這個範圍更窄了,他們選擇的湯化龍,但人家非常自知,沒有想著能當都督就接受,很簡單一個道理,他幹行事能行,不推脫,但都督沒法幹,秀才沒法領兵啊。】

居然拒絕呢?

在他們的認知當中,當這個大哥確實有風險,但既然能幫忙幹活,肯定也是表明加入革命軍,那麼日後不管如何,都是一律被當作“反賊”打,可還是能拒絕總督的位置。

後世的人和他們認知確實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