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左克旗基地(1 / 2)

左克旗場站位於大西北縱深處,於1970年6月修建,屬於二級永備機場,原航空兵45師駐地。

45師裁撤後因為正好趕上這次“906工程”順利進行,所以在空司的要求下進行擴建。場站等級從乙等升級為甲等。

場站擴建後後,總麵積擴大到600多公頃,其中飛行區麵積擴大到100公頃,原先的一條跑道也擴建為長2200米,寬60米,厚0.5米的瀝青澆築跑道。

機場西距黃河約60公裏,東南18公裏處有海拔2958米的屈吳山,東北22公裏處有海拔2465米的黃家窪山,西北側11公裏處有海拔2110米的龍鳳山。

三麵環山且地廣人稀,非常適合這次絕密改裝任務的進行。

空司為了這次改裝的順利進行,甚至調來了一個地空導彈營,一個地麵高炮營,一個對空雷達連,一個電子對抗連,甚至還有一個警衛加強連。

離這最近的還有200公裏的酒城基地的空9師,全師改裝殲-7Ⅱ和部分殲-8機型。

就這陣容,在這西北縱深處,就是漂亮國的f-15編隊來了可能都要繞著走。

如此大的手筆投入,就為了這次蘇兩七的改裝集訓。

至於華夏空軍為什麼如此迫切甚至不惜任何代價的要全力促成這次三代機改裝訓練,還得從去年震撼全球的“海灣戰爭”說起。

這是一場全麵改變作戰模式的新型戰爭,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形成的主要以地麵力量進行大縱深快速突擊贏得勝利的戰爭思想。

空中技術裝備成為戰爭中的核心力量,電子戰飛機、隱形飛機、精確製導武器被廣泛應用,使得戰爭由機械化時代走進了信息化時代。

在這種作戰模式下,傳統的戰略縱深理論基本失去了意義,戰場空域變得空前廣大,沒有了前線與後方之分,不必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交戰雙方即使相隔千裏,也可以打擊對方的核心目標,真正實現了“決勝於千裏之外”。

可能雙方軍隊還沒有碰麵就勝負已分。

由於在兩伊戰爭中損失慘重,侯賽國由戰前的外彙盈餘國一舉變成了負債近千億美刀的債務大國,沉重的債務嚴重影響了侯賽國經濟的正常發展。

為了盡快擺脫債務危機,薩達姆希望海灣地區的石油出產能夠共同行動,縮減石油產量,提高石油價格,增加石油收入。

由於侯賽國的軍事力量在戰爭中膨脹的異常強大,周邊的阿拉伯國家也普遍感受到了威脅。

他們不願意屈服在侯賽國的壓力之下,為了借西方國家製約侯賽國,他們不斷加強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合作關係,石油產量不降反增,導致油價進一步降低,讓侯賽國苦不堪言。

在侯賽國所欠的外債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阿拉伯國家提供的,他們需要借助侯賽國的力量對抗非阿拉伯國家的伊朗。

薩達姆覺得自己是為阿拉伯世界而戰,他們理應承擔相應的損失和軍費,因此要求阿拉伯國家免除侯賽國的債務,但遭到了各國普遍的拒絕。

眼見其他阿拉伯國家不肯就範,薩達姆惱羞成怒,軟的不行就來硬的,他決定先拿弱小而富得流油的科威特開刀。

1990年8月2日淩晨,侯賽國共和國衛隊近10萬大軍分路向鄰國科威特發起全麵進攻。科威特無法抵擋,到次日中午,首都即宣告淪陷,科威特全境盡被侯賽國占領。

不日,薩達姆即對外宣布吞並科威特,將其設為侯賽國的第19個省。

科威特雖弱小,但絕對是一個富國,境內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在西方國家的資產、存款接近千億。

拿下科威特,不但立即可以緩解侯賽國的債務危機,還使侯賽國一下子控製了全球20%以上的石油產量,足以撼動全球石油價格。

薩達姆此舉讓周邊的眾阿拉伯國家心驚膽顫,生怕自己會成為薩達姆下一個目標,強大一些的阿拉伯國家也不願意侯賽國取得霸權地位。

因此紛紛強烈譴責薩達姆的侵略行為,要求他撤出科威特,同時極力要求西方國家幹預,恢複中東的政治版圖。

西方等石油需求國對薩達姆的行為也不能容忍,中東的石油資源決不能掌控在一個不好打交道的人的手裏,這樣會嚴重威脅全球石油供應鏈的平衡,對依賴進口中東石油的國家產生嚴重製約。

國際社會空前團結起來,聯合國安理會迅速達成一致意見,對侯賽國進行全方位的經濟、軍事、政治製裁。

在這些措施均沒有效果後,以漂亮國為首的部分國家提出使用武力將侯賽國軍隊從科威特驅逐出去,並規定了侯賽國撤軍的最後期限,得到了安理會的批準。

這是繼朝鮮戰爭之後聯合國首次批準成員國對另一個成員國采取軍事行動。

然而,國際社會的強硬態度並沒有讓薩達姆服軟,他自恃有百萬經過實戰的大軍,實力雄厚,足以擊退任何對手的進攻,隻要他強硬到底,國際社會隻能接受他吞並科威特的現實。

那麼當時侯賽國的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