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幼子預言(1 / 2)

光和六年春,洛陽的天氣有些反常。

正月一直在悶燥的氣氛中捱過,二月到來,好容易天氣有些風,卻仍舊幹燥,沒有一絲要下雨的意思。

劉協最近一直坐立不安,桓典和王允看到,都感到奇怪。主要是這個小不點孩子,一直表現的都是沉穩,而且是變態的沉穩,很難得一見他有什麼焦慮的事情。

王允到了午後,終於忍不住問怎麼回事。劉協歎道:“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為何執政者無不是以君為重,以民為輕?秦政嚴苛,民怨深重,天下揭竿而起,從而二世而亡。今天下民怨日甚,我擔心近日必有亂起。”

桓典顧左右道:“噤聲!此言不該出童子口。”

王允道:“皇子為何突發奇想?”

劉協道:“昨日宮中直衛楊濮報稱,宮中有人信奉太平教。兩位先生可知這太平教是什麼來曆?”

桓典道:“不過民間一個普通教派而已,據說奉道派老聃為始祖,傳言教派也信奉什麼南華老仙等。庶民愚昧,傳言不足信矣。”

王允也說:“我朝雖說獨尊儒術,但是對教派並不禁絕。偶有信徒誇張傳言,一笑即可,不必太過在意。”

劉協正色道:“我雖年幼,卻也有愛國忠君之心。太平教以妖言惑眾,所聚集的,都是災難窮苦庶民,若是登高一呼,天下百姓必暴走,到時候,官衙首當其衝,多少人死於戰亂?多少人被裹挾反亂?多少人被餓死?多少人死於流亡?就算平定,也要許久,豪強愈強,漢室愈弱,政令不出宮闈,朝廷危矣!我料今日所雲,不日必有驗證。到時便知君等雖學富五車,平日還是太過輕視於此。可惜,可惜。”

桓、王二人麵麵相覷。

待劉協甩袖離去,桓典才反應過來,看著遠處劉協一副大人模樣昂首走路的姿態,悻悻然道:“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王允道:“這哪裏是幼子?分明是一個垂垂老叟!不存一世見識,如何敢大言不慚?”

桓典道:“我等且找那宮中直衛來問,看宮中教眾是什麼情況。”

王允應道:“確實應該未雨綢繆,若皇子所言一半是真,就是大危險。”

兩人急急找那楊濮問話,突見一行人奔跑著往尚書台來。

宮中一般很少見人跑步走的,所議很稀奇。許多值守侍衛、宮人都翹首看來。

*********************************************

唐周這些天終於熬不過自己的恐懼,寫了一封長信,詳細地交代了自己的情況,並認真地揭發了張角等人謀反的細節。他在太平教時間不短,接觸的更大多是高層機密,因此,他洋洋灑灑地幾乎把太平教所有重要情況都記錄了下來。

他懷裏揣著這重要的書信,來到了南宮外,求見尚書令。

宮門外的直衛,聽他說什麼“事關社稷死生”,並不為意,通報後,宮內卻很重視,趕緊帶著他飛奔尚書台。

於是這場本該席卷天下,本可以掀翻大漢朝廷的謀反,提前暴露了。

********************************************

一日之後,洛陽幾騎快馬飛馳兗州。同時京師鎖閉,城中大索。

宮中也突然加派了許多侍衛,衛尉和光祿勳親都跑到宮裏值守,開始嚴查信教人員。

皇帝也終於離開西苑,返回南宮辦公,還破天荒的召見了尚書台一幹人等,並和太尉楊賜談論許久。

這個太尉楊賜,正是那個宮中直衛楊濮的同族長輩,這個老頭子可不簡單,做過光華殿侍講,是當年皇帝的老師,以前做過少府、光祿勳、司徒、太常等等重要官職,曾經和蔡邕一起上奏得罪了宦官曹節等人,蔡邕被發配邊郡,楊賜卻因為帝師的緣故,毫發無傷,並在那年冬季,代劉郃為司徒,後改做太尉。官職變化雖然多,但是皇帝一直很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