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行路艱難(2 / 2)

執金吾袁滂,是陳郡袁氏之後,他祖上與汝南袁氏祖上可能是一家,不過現在雙方並不親密。

汝南袁氏,袁安、袁敞、袁湯、袁逢、袁隗等人,曆經四世,多居三公高位,可以說是累代寵貴,豪華富奢,不與他公族同,是現在的豪門大族。

而陳郡袁氏,則因為袁滂為人低調,謙恭樸素,崇尚清虛,從來不說別人壞話。許多人看起來,都是覺得這一門人家有些不顯山不露水。正是由於這種性格,皇帝很信任陳郡袁氏,愛子隨軍西行,囑咐袁滂從旁協助,袁滂明知道此次行軍艱難,仍毅然受之。

劉協再次坐在馬車上,隨著顫悠悠的車駕,慢慢前行。

洛陽往西不遠,就出了河南地界,進入弘農郡。

劉協看著一路走的大致方向,心裏盤算著大約的位置,跋涉一天之後,按照速度,應該進入新安縣境內了,他注意力現在在學習行軍和紮營,顧不上再像第一次離開洛陽時,那麼四處觀看風景和自然現象了。

長途行軍,是非常考驗後勤規劃能力的。每日在什麼地方紮營,在什麼地方埋鍋造飯,什麼時間休息,都有講究。上萬人出動,板車和馱馬的安排,行軍斥候的安排,夥夫和馬夫的安排,都很講究。袁滂不厭其煩地為皇子協講解一切疑問。

使劉協明白了,在古代進行一場長途奔襲戰,是如何的驚心動魄和不可思議。因為幾乎是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進行的。孫子兵法說,“五十裏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說的就是連續行軍,必然人困馬乏,也就是傳說中的“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連著趕路五十裏,通常的結果是軍隊隻能有半數到位,領軍將領的馬匹也基本上廢了,這樣打仗能勝才怪。

劉協看著兩側沉默著行軍的士卒,望著他們額頭的漢水,再回頭看著車駕上滿滿的兵器和糧草、炊具,心想,那些小說中寫的急行軍百裏,然後立即發動一場奇襲的戰例,大概都是作者沒有嚐試過,如此高強度的負重長途跋涉啊。

這是什麼時代?沒有火車運送輜重,沒有汽車馱運士卒,靠著草鞋和腳板,一步一步走完幾千裏的路,還得在這中間完成偵查、分批造飯、分批就餐、分批趕路、分批紮營、每次紮營之前還要布置警戒,其中的程序,想一想,就讓現代人頭皮發麻。

又一次紮營,四周炊煙不斷,袁滂在遠處指揮著布置任務。

楊濮拍馬上前,扶著皇子協下車,笑著對他說:前方是他的老家,他快要路過自己家門了,有些想媳婦了。

劉協這才意識到,古人結婚早,像楊濮這樣的十九歲左右的年輕人,都早有家室了。

路過弘農楊氏的地頭,不讓他回去看看,有些說不過去,就放他一天假,讓他省親,同時要求,大部隊不停,一天後,必須自行去追大部隊。

楊濮開心地笑著,策馬而去,身影隨著得得的馬蹄聲,消失在遠方紅彤彤的晚霞中。

劉協望著他的背影,也不自覺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