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武威爭論(2 / 2)

關羽和張飛的軍營,就設在這裏。

此地再往西北去,依次是屬於漢庭的張掖、酒泉和敦煌,往南是河水和金城。往北不遠是北匈奴盤踞的沙漠,往西南不遠是羌人和小月氐的山地。

這裏整體的地勢是南高北低,同時具備雪域高原、綠洲風光和大漠戈壁三種自然景觀,若是走得稍微遠些,還能夠看到,此處殘存著好幾段秦時的長城,蜿蜒盤旋在祁連山餘脈邊緣。

在沙漠和祁連山之間,這一條綠洲地帶,顯得尤為珍貴。先漢孝武皇帝,命霍去病征服河西,此處就是必經之路。自從開辟出來河西四郡之後,為彰霍將軍“武功軍威”,才有了武威這個郡。

這條狹長的綠洲,未來幾十年、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一直上演著各種廝殺和追逐。人類往往因為生存原因,或者因為宗教信仰問題,或者因為利益糾葛的矛盾,舉著彎刀、提起馬蹄衝向另一群人,讓鮮血一次次染紅了綠洲的草地。

關羽和張飛在這裏,和董卓的數萬大軍會師。也因此,開始了連續數天的吵嘴。

都說文人相輕,彼此容易不服,其實,武人一樣彼此不服。這場戰役,袁滂原本是皇帝內定的總指揮,董卓原本是內定的副總指揮。但是,袁滂一病,導致張飛異軍突起,臨時代理起總指揮的職務來。

過去,張飛講話分量也不是很足,但是自從那一場夜戰之後,幾乎所有部隊,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配合和服從。關羽當然樂見張飛統軍有力,也極力配合這位兄弟。

董卓卻不服張飛。

在董卓看來,張飛還是太年輕。前麵他夜戰是如何勝利的,總是道聽途說,玄之又玄,自然不足采信。那麼,韓文約裹挾羌騎潰兵西逃,領軍者正應該不惜一切代價,輕騎緊綴其後,把那韓匹夫趕到沙漠中間去,使其再無重振旗鼓的可能,甚至可以逼死他。可是,這個張飛,竟然收攏馬匹,四處抓獲羌人殘敵,不緊不徐,有條不紊,竟然擺出了一副紮長樁的架勢。

“這哪裏是來打仗的,分明是來遊玩的!”

董卓呸了一口吐沫,忿忿地為手下一幫兒郎們鳴不平。

隨著兩邊吵嘴吵得越來越激烈,兩邊的關係也進一步緊張起來。好在都還記得討伐羌人是第一要務,在關鍵時刻都比較克製,總算沒有在漢軍內部爆發大規模火並。

數日後,袁滂在後麵慢慢趕到了。董卓大喜,立即夜訪袁先生,陳述自己的急追羌騎的意見。誰知袁滂竟然苦笑一聲,道:“老夫苟延喘息,且行且止,一路顛簸,幾欲歸天。這西行的半途中,接到一道來自洛陽的詔令,是在快馬加鞭的情況下,追上我的,隻為傳達一個消息。”

董卓心念一動,以為自己可以上位,問道:“是何消息?”

袁滂道:“天子詔令原冀州牧、左車騎將軍、槐裏侯皇甫公,奔赴涼州,統領漢軍,西擊韓遂羌騎聯軍。”

董卓頓時一滯,心道:“皇甫嵩?怎麼會把他弄來了?”

若是和張飛比,這個年輕人根本不在董卓的眼裏。但是皇甫嵩卻不同,這位皇甫公,不管是論職位,還是論威望,或是論能力,都是董卓所遠遠不能及的。

一想到自己必須無奈地任職別人的副手,仰人鼻息,董卓的心裏,就一陣子的鬱悶。算了,也不爭了,氣咻咻的回去睡覺,隻等那位名震天下的皇甫侯爺來了再說吧。

董卓轉身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