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俯身在地,連稱“受教”。
皇甫嵩又道:“天下戰亂紛紛,百姓苦甚,天子偏偏受困於深宮之中。地方豪強日漸驕奢,朝廷法規逐漸廢弛,因此,近年來群邪亂舞,亂象紛呈,無數居心叵測之輩窺伺京畿。當此之時,大丈夫應該攜三尺長劍,掃除宇內宵小之輩。孟德,你尚青壯,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年紀啊。”
曹操再次俯身,口稱“受教”。
皇甫嵩想起皇子協,追問下落,曹操據實彙報。皇甫嵩歎道:“這位皇子,不顧自身尊貴,親往扶風茂陵,處理這類閑雜政事,這是對孟德政務給予的最大支持啊。可惜了馬伏波的後人,淪落到與羌人合種的地步。”
曹操道:“是啊,皇子協確是務實之人。說來也奇怪,皇子協自從去年在洛陽看了一次石經,大病過一場,之後,任憑道路顛簸、寒來暑往,竟然都不曾再得過病。”
皇甫嵩道:“皇室子嗣不旺,過去宮內曾誕下數位皇子,卻都夭折了。史侯自幼寄養在外,少施禮教,近年來顯得頑劣不堪。董侯自幼養在南宮,董太後言傳身教,因此知禮知節。可是,在很多朝臣看來,長幼嫡庶名義大過天,寧可要一個玩劣不堪的嫡子繼任,也不願意知禮知節的庶子繼任。漢室仿佛是久病之人,亟需懂書知禮、身體康健的天子,親賢臣,遠小人,如此中興方有希望。可是,朝臣眼裏,史侯未來繼任,意味著何氏位尊權盛,意味著攀附在何府的一幹朝臣子弟,也可以雞犬升天,繼續秉持國柄多年,未來獲利數以億計。所以,屍位而為大臣,廉恥之心蕩然矣。”
曹操這次拉著皇甫嵩交談,本就有替皇子協拉攏這位槐裏侯的意思。在這個時期,皇甫嵩是天下唯一統軍十萬以上,橫掃南北,無一敗績的統帥。曹操也參與過部隊管理,但是他深知自己的許多功勞,都是政治投機,根本不是真正的實打實的戰績。而皇甫嵩卻不然,他不僅擅於用兵,常常奇正相合,變化莫測,而且行軍、紮營也有獨到的見解。這是一位傑出的統帥天才,是漢庭的柱石,更是深得朝野大族賞識的名士。這樣的人振臂一呼,影響力是超乎尋常的。
不過曹操實在沒有想到,皇甫嵩竟然如此明確地表示支持皇子協,這使曹操背地裏為皇子協悄悄謀劃的奪嫡之路,一下子明朗了許多。
有軍方重量級的大佬在自己一邊,曹操覺得天下間十幾州再也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難住自己了。涼州豪強董卓,統軍數萬,據說他是董太後的遠親,可以算作皇子協的盟友;張飛、關羽,牢牢控製著京畿和長安的兩支西伐部隊,戰力非凡,由於是皇子協極力推薦上去的,可以算作是嫡係;糧草由渭水兩岸的大規模屯田可得,軍械則由長安建設營的煆鐵坊自行打造。這樣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一支大軍,擊破韓遂的殘餘聯軍隻是時間問題,根本無需多費腦筋。皇子協現在若不是年齡尚幼,幾乎可以縱橫天下了。
這天,曹操宴請皇甫嵩,雖未飲酒,卻也醺醺然,滿麵紅光,神采大異平常。宴後,曹操立即寫信給自己父親,信中詳細介紹了自己的計劃,並要求父親推薦幾名夏侯家的人,前來長安輔政。
這一個宴會,皇甫嵩並未特別放在心上。對於皇子辯和皇子協的爭位,他心中確實是支持皇子協的。隻因為他看到了在朝堂之外,也太多人覬覦皇位,可他偏偏不想看到漢室日漸式微。皇甫嵩的父親皇甫節,雁門太守,一生忠貞堅毅。皇甫嵩的從父,曾任度遼將軍,號稱涼州三明之一,是一代名將。皇甫嵩從小就被教育著,要為光大漢室而努力,盡忠職守,漢,這個字眼,已經烙入他的血液,烙入他的精神中。
皇甫嵩常常感歎,恨不能一展胸中衛霍、陳湯之誌,把大漢的旗幟,插到沙漠戈壁的那頭,把大漢的文化,傳到西域各國。
這一晚,皇甫嵩終於睡了一個很安穩的囫圇覺,香甜地做了一個橫掃西域諸國的美夢。
這一晚,曹操熬夜寫了幾封信,躺在床上,猶自翻來覆去,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一場春雨,悄然落地,三輔地區極難得的濕潤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