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未來妹婿

蔡雨桐的及笄之禮熱熱鬧鬧地過去了,親戚們風風火火的返家,蔡氏族學繼續開學。作為一個學生,蔡思瑾自然也翻出了自己幾輩子都沒有再念過的書本,背著書包到了自己家背後寬敞結實的蔡氏族學裏麵去上學。

說起這座族學,還有一段公案。想當年蔡仲邇考中舉人之後在自己家鄉建了一棟新房子,是兩進的院子,家中也算寬敞,於是隔了一進的院子準備專門作為學堂,招收的學子則限定為已經考上童生或者是秀才的學子,而且家庭最好富裕些。

因為這年月裏基本上都有著不成文的規定,秀才和童生在鄉下負責給蒙童啟蒙,而舉人則做做富家翁,或者到縣裏專門的縣學去教書,對象則是那些已經考中童生或者秀才的人,等閑不會收蒙童做學生,免得搶了童生們和秀才們的飯碗,引起公憤。

若是蔡仲邇一家人一直住在縣裏,他在縣裏開這樣一個隻招童生或者秀才的學館,自然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問題是他回了江北鄉蔡家村這個鄉下地方啊!左鄰右舍都是親戚或者同族,打斷骨頭連著筋!再加上蔡明彥那個時候帶著家中其他三個兒子豁出命去供老二念書,也是為了讓家族興盛、造福鄉裏。

所以蔡家村的村長——也是蔡氏的族長跟蔡明彥略略提了一句,讓蔡仲邇擔任蔡家村學的老師,給蔡家村的蒙童也啟蒙,蔡明彥立即拍拍胸脯答應了。

蔡仲邇聞言自然是想要拒絕的——這樣可壞了規矩啊,會被讀書人這個群體整體排斥的!可是蔡明彥就是一個農人,那裏知道什麼圈子,什麼不成文的規矩,覺得自家老二說的都是扯淡!就是不想為宗族出力!就是白眼狼!就是自己過好了就不管別人死活!

蔡仲邇無奈了,自己老爹怎麼也說不通,再加上他在未和父母分家的情況下就別府另居,本來就沒有底氣,後來就咬著牙答應了村裏的要求,將自己拖入了給蒙童啟蒙的泥潭。

說句實話,對於那些考中舉人之後還想要繼續考進士,又實在缺乏金錢支持的人來說,給大戶人家做先生或者是挑選著招收一兩個富足的弟子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這樣不但有了金錢來源,還能有時間看書複習啊!同時教學相長,你不斷給別人講授課程知識,也不斷讓這些知識在你心中總結提煉,對於你自身的基礎鞏固而言是非常好的。

但是給蒙童啟蒙又不一樣了,完全是費時費力不討好,同時也沒有多少錢財拿的事情,所有的舉人都放棄這一片市場,除了明麵上那些給童生和秀才留下一點兒生路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教蒙童不利於自己複習考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蔡仲邇開始陷入這個村學泥潭的時候才不到三十歲,若是真的發力拚一把結局也未可知,可是現在卻不用再想這種問題了。蔡思瑾在自己老娘嘴裏聽多了對這個族學的抱怨,再加上又經曆過了上一輩子,此時再見蔡氏族學,自然是忍不住要唏噓一番的。

蔡仲邇自己念書很厲害,但是教書卻沒有那麼厲害了——也或許是學生的資質不是很行吧。反正他教書十多年了,將自己的兒子都一路教到十七歲了,還是連一個童生都沒有教出來,時間長了,免不得要受村裏人指指點點,懷疑蔡仲邇的真實水平。

上一輩子這樣的情況要一直延續到今年張思晨中了童生才好些,所以張思晨考得好,蔡仲邇才會覺得那麼揚眉吐氣。但是蔡思瑾歎了口氣,自己的老爹因為有了張思晨這個得意門生加女婿,自視甚高,覺得自己無敵了,但是實際上他教的學生裏麵也隻有張思晨一個有出息的,其他的學生們也最多就是考中個秀才,自己這個考中舉人的已經是排名第二了,所以鄉鄰其實也還是很懷疑他的教學水平,覺得人家張思晨念書厲害那是因為自己行,換了誰教都能考中進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