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落榜賣書(2 / 2)

供銷社的文具銷售額直線上升。原因是什麼?來了冠蘭。

這個鄉的鎮子不大,隻有一條街,不用七八分鍾從街頭就可以走到街尾。自從冠蘭站文具櫃台,來客迅增,大多數是年青人,有鄉政府機關的,醫院的,學校的,還有企業的,甚至村裏的青年人也跑來光顧。或買紙買筆、體育器材,或買書買畫,不買的也借故停足,要這要那看看翻翻。買東西是一個方麵,瞅美女,借機接觸冠蘭則是另外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美女招客覽客,在魯迅的筆下驗證為“豆腐西施”的效應;同樣作家古華用精彩的筆墨求證出了“芙蓉姐姐”生意火紅之道;遺憾的是經濟學家凱恩斯不知為何不在這方麵下功夫探索,致使美女經濟的規律空白。

冠蘭站櫃台,證明了美女出效益。

她除了自身的美能吸引顧客,在進貨對路也是一個方麵。

文具櫃台有一個賣書賣畫報的專櫃,供銷社與縣新華書店有著密切的聯係,也是進書的唯一渠道。她有著高中的文化基礎,姑姑帶她到新華書店進貨,針對不同的讀者選擇不同的書籍,況且進貨不要現金,由供銷社轉帳。她瞄準時機大量地采購了那些適應高初中生的複習資料,回來轉售一空。一個月下來,原本贏利不多文具櫃台一下子超過了南貨櫃台。姑姑笑眯了,兌現提成給了她100多元工資。

冠蘭拿著自己的工資,立馬寄了一半給上大學的弟弟。然後她拿出錢買了一隻白參,兩斤豬肉回家,蒸了一碗瘦肉丸子參片湯,端了到爹娘手上。她爹一臉的陽光,她娘端著湯碗,淚水盈到了碗裏:“女兒大了,懂事了。”冠蘭也流出了淚花。

剩餘的錢,她一分未留,全部交給了娘。這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用自己的錢孝敬了爹娘的養育之恩。

家裏離供銷社有六七裏山路,她堅持自己的作息時間,每天早上來供銷社上班時,幫母親不是挑菜,就是幫帶點其它有農產品到鎮上裏賣。中午在她姑姑家裏吃飯,傍晚帶著小弟弟回家。小弟弟在鄉裏中學念初中,不寄校。妹妹念高中寄校。夜間在15瓦清熒的電燈下,輔導小弟弟功課。

時間一晃就是兩年,這兩年有著大量的信息,有著動人的故事。

頭年冬天,三九寒冷,為趕早集,天麻麻亮,冠蘭與母親各挑三四十斤白菜到鎮上去買。母親挑著擔子走在前麵,她跟在後麵,一路上很少說話,一前一後,山路寂靜。雪還未化淨,地麵上還有的殘雪冰渣,她母親不時的叮囑:“女兒,慢點,小心,別摔到。”

走在母親的身後冠蘭,突然她第一次注意到母親頭發灰白,背已開始佝僂。她肩頭的擔子不算太重,她的心沉重起來。擔子卻壓得她似乎喘不氣來。她讓母親停下來,往她擔子裏增加點白菜,減輕母親肩上的重量,可母親說,不礙事,挑慣了,反倒要女兒往她筐裏加白菜。冠南的心猶如腳下踩在地麵上冰渣,“嘎吱、嘎吱”冰涼冰涼的穿心。

走在崎嶇的山路上,冰凍路滑,一不小心,冠南“哧溜”一下,跌到在地,人仰馬翻,大白菜“咕嚕、咕嚕”地滾下山去。娘女倆望著山下的白菜,相擁而泣。她娘流著淚說:“賣了這點白菜也可以為你弟妹攢點學費喲。”

這年秋天,她帶著弟弟在回家的路上,山顛頂著彤紅的落日,弟弟站在山坡上喊山,天籟般的童音在山壑中久久回蕩,她望著弟弟的無憂無慮,心頭湧動著暖流。倦鳥歸林時,路邊的野雞啼鳴,弟弟撿拾石頭,悄悄地貼近,“嗖”的一下,“打中了,打中了”,弟弟興奮地跑進從林過去捉了出來。姐弟倆商量回家燉了給爹娘補身體。可娘說:“拿到鎮上賣了吧,給你姐買新衣穿,你姐這麼多年沒穿新衣了。”她聽了眼淚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