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0章(1 / 1)

“韶懿郡主以祖母的名義,捐了一筆銀子,賑濟北境旱災……”

“年前還捐了一批藥材……”

“番薯緩解了北境的旱情……”

“人人都說,韶懿郡主聖善仁德,最見不得百姓受苦、含冤,今兒一見果真是名不虛傳啊……”

“……”

七嘴八舌地議論聲音,從虞氏族祖德光耀,到虞老夫人旌德樹善,再到虞幼懿善仁德,都做了哪些善事,事事樁樁,钜細無遺。

不消片刻,就將虞幼窈的“懿善”形象,拔到了一個新高度。

最後,還給虞幼窈扣了一頂,見不得百姓“受苦”,“含冤”,“為百姓伸張正義”偉光正的大帽。

虞幼窈聽了一會,也聽出了端倪。

老百姓們不通禮法,在他們看來,韶懿郡主出身大家族,不僅身份尊貴,而且有權有勢,想要幫助一個普通的農婦,是輕而易舉的事。

這種心理,其實很好利用。

安排苦命的張氏演了這場戲,故意大肆宣揚,虞氏祖德光耀,祖母旌德樹善,韶懿郡主“活菩薩”的名聲,攛唆周遭的百姓,跟著一起起哄,讓百姓們誤以為,她已經答應要幫助張氏。

大庭廣眾之中,眾目睽睽之下,利用百姓“威逼”她,插手張氏一事。

她若是答應幫了,固然是虞氏祖德光耀,祖母旌德樹善,她聖善仁德,名不虛傳。

她若拒絕,虞氏族、祖母、包括她自己,就成了浪得虛名。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名高妒起,寵極謗生,韶懿郡主千好萬好,又如何抵得了,眼見為實呢?

還真是好算計!

士族是要給她一個下馬威,虞幼窈輕彎了一下唇角,眼底透出一縷幽涼。

這時,春曉已經領著張氏上前。

張氏抖著身子,方才她隻想著把事情鬧得越大,韶懿郡主礙於“善名”,就一定會幫她,可這會兒,到了郡主跟前,便是隔著紗簾,也能瞧見裏頭,影影綽綽的人影,高高在上地端坐著,倨高臨下地審視著她。

那種與生俱來的高貴與威儀,壓得她自慚形穢,無地自容,打心眼裏覺得惶恐害怕,頓時雙腿一軟,“撲通”一聲,就跪到了地上,哆嗦著嘴:“民婦見、見過韶懿郡、郡主,郡、郡主千歲,千歲,千千歲。”

虞幼窈淡聲道:“我聽你方才喊冤,似乎和幽軍有些牽連?”

張氏連忙答道:“民婦先頭的男人參了軍,早些年就戰死了,民婦是活不下去,這才改嫁了……”

虞幼窈打斷她的話,唏噓道:“先夫為國捐軀,全了家國大義,卻是苦了你一個婦道人家,也是可憐,”說到這兒,她話鋒一轉,就問:“我記得,大周朝律令有明文規定,凡戰死者,據其功大小,給予其家人恩賞,撫恤,朝廷的撫恤,沒有發放到你手中?”

張氏腦子有些發懵,下意識道:“先夫跟著周厲王打仗,立了不少功勞,按照規定是要發放五十七兩撫恤金,當時隻發了五兩銀子,欠下的五十二兩,說是等戰事過了,再行補發,隻是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