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又展開了一場開荒熱潮。
百姓們想得簡單,毛葉苕子既然能改善土地,那就讓它長滿遼東每一寸土地。
綠肥的作用體現出來後,虞幼窈又彙總了農書上其他肥料,如糞肥、骨肥,泥肥,雜肥,土肥等十幾大類,推廣了比較簡單易操作的漚肥法。
如腐熟法、煨糞法、窖肥法等等。
北方農業並不發達,漚肥法在這邊並沒有廣泛應用,但實際上,將相應的肥料,采取合適的漚肥措施,能使肥料的營養更高,提高作物產量。
而此法在大戶人家的莊子上,應用得更加廣泛。
漚肥法再度受到了百姓們的熱烈響應。
家家戶戶都在田地旁挖上幾個深坑,將生活中的不同的肥料,按照漚肥法的記載,進行分類漚肥。
推廣一個月,就已經初見了成效。
虞幼窈在北境的名聲,幾乎達到了巔峰。
這一忙活,就是一年多。
虞幼窈心心念念的酒坊,也步入了正軌。
除了大周朝的各種酒類,酒坊裏主要釀製高梁酒,以及北狄才產出的各類奶酒和藥酒,大部分低價供應軍需,少部分才會售賣。
此時,虞幼窈已經年滿十六。
隨著孝期將滿,虞氏族已經多番寫信,詢問她的親事,雖沒有插手的意思,但關心之意十分明顯。
後虞善德來了錦州,兄妹二人時隔多年後相見,皆是唏虛感慨,少不得也要聊一聊,彼此的近況與際遇。
這才得知,當年龍城收容營裏的流民安置妥當後,還有一批或受傷,或病重,或得了疫症的流民沒有得到安置,加之關中旱情還在持續,仍然有不少流民,陸陸續續逃荒過來,虞善德並沒有離開龍城。
“……因外邦之禍,遼東一帶湧入了許多有誌之士。”虞善德形銷骨立,精神卻很不錯,一件洗得發白的舊袍子,穿在身上顯得空空蕩蕩,一把瘦骨頭盡顯了錚錚的風骨來。
虞幼窈幾乎看到了,高掛在虞氏族學堂裏,那幅忠烈公的畫像,既欽佩又感慨:“二百多萬流民能順利得到安置,
你功不可沒。”
虞善德搖搖,隻道:“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罷。”
兄妹二人小敘了一陣,虞善德話鋒一轉:“早前在來錦州途中,遇到了宋世子。”
虞幼窈不由一怔,她已經很久沒有聽過,有關宋明昭的消息了,最後一次聽說宋明昭,還是謝府要撤離泉州前,收到虞氏族中的書信,信中提及,宋明昭要下放泉州德化縣做知縣,不日將抵達泉州。
有那麼一瞬間,竟覺得宋明昭陰魂不散。
宋明昭是外男,也隻因著宋虞兩家世交的情份提了一句,看似一筆帶過,但虞氏族未必沒有,讓虞幼窈關照宋明昭的意思。
謝府在泉州的影響力頗大,宋明昭襯來乍到,借著謝府的人脈,下放生涯也會更順利。
兩家是世交,這原本也是人之常情。
隻是不等宋明昭來泉州,虞幼窈已經先一步,與謝府一起來了遼東。
虞善德好一陣唏噓:“宋世子這幾年也著實坎坷,在德化上任未久,就被賈州府盯上了,他察覺泉州有異,悄悄送了消息進京,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