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書聖(2 / 3)

王宣之見諸位叔伯並不搭理自己,便拱手施禮,“侄兒拜見諸位叔伯,此次侄兒給王家丟臉,實該重罰,望諸位叔伯莫因我而氣壞身子。

二伯同七叔並不說話,五伯王徽之自顧自大睡不醒,恍若未聞,隻有三伯渙之,重重哼了了一聲,語帶斥責:“婚姻大事,豈能兒戲,若是平時,留戀花叢也就罷了,如今你這蠢行,傳遍周邊,士族寒門盡皆笑我琅琊王氏出了你這麼一個紈絝子,你且堂前跪著,一會兒祖父便來,好生認錯,莫惹祖父生氣,你可記下?”

王宣之自跪在堂中央,低著頭,連稱知道。

王渙之見王宣之今日竟然轉了性子,頗為聽話懂事,不禁奇怪,卻也不好再說其他,閉目養神,靜待父親王羲之親至。

約過了一刻鍾,王宣之聽見腦後腳步聲,知是祖父王羲之到了。

王宣之內心澎湃,重生之後即將見到名動千年的東晉書法第一的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此時已經年過六旬,顯出老態,雖然步履堅定,但歲月在曾經俊美無暇的臉龐上刻下了痕跡,細密的皺紋布滿臉上。

王宣之低著頭,跪在中央,像極了一個做錯事的孩子。

王宣之發覺祖父的腳步停在了自己的身旁,一股無形壓力讓王宣之如芒在背,汗漿迸出。

最終什麼也沒有發生,書聖緩緩走向自己的蒲席,緩緩坐下,良久,開口道:“子恒,抬起頭來。”語氣平淡,似乎並無怒氣。

王宣之心中依然忐忑,依言抬起低垂的頭,直視自己的祖父,名動天下的書聖王逸少。

“十年前,那時子恒你才八歲,還是個垂髫童子。一日,祖父收到建康安石公的書信,信中提及安西將軍之子玄有一女年僅六歲,聰慧穎悟尤勝你的二伯母。”王羲之頓了頓,拿眼朝二子凝之看去,王凝之卻是滿臉嚴肅,半點反應也無,王羲之不由苦笑搖頭。

“想當年王謝聯姻,凝之迎娶謝氏名媛,羨煞多少士族子弟,安石公信中便再提聯姻之事,著我在孫輩中挑選才貌雙絕者,我本意衝之,無奈謝玄侄兒與你父相厚,便就此定下了這門親事,想我琅琊王氏,滿門俊彥,無論哪個孩子無不是芝蘭玉樹,俊拔超群。”

王羲之目透回憶,語氣慈祥:“至後來,操之發現你手上隱疾,與書道之上難有大成,便親自休書請辭這樁婚事,謝玄賢侄也是豁達開明之輩,見我王氏如此真誠,回信中隻說‘人品第一’四字,盛意拳拳,叫我這個老頭子也感動落淚,就此這樁婚事便算是定下了。此間種種曲折,子恒你或不知,今日回想,我這靜養許久的心便如後堂洗硯池,再生漣漪,久久難平。”

王宣之靜靜聽著,竟想不到自己這一樁婚事竟有如此波折,想不到最後還是被自己給搞砸了,那封離書此時便在自己懷中靜靜躺著。

“祖父,孫兒知錯,望祖父寬心。”王宣之由衷不願看到祖父為自己的蠢事傷神。

王羲之卻似充耳不聞,目光飄向屋外,“多好的一個孫媳,現如今也不知身在何處,從小養在深閨之中,初來會稽,便負氣而逃。此地距建康少說六百裏,一路風雨難料,更兼人心險惡,若是出了半點差池,如何向安石公交代?”

書聖此時越說越發激動,老眼中竟有淚水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