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王府的生活一如往常,王妃有喜的消息已在京中傳開,雖然本朝王爺沒實權,朝中百官的各種賀禮卻一件不少,著實讓王府熱鬧了幾日,之後就慢慢又回歸了平靜。
麗娘為首的四名侍女用這幾天的時間弄清楚了王府的規矩,知道了王妃的生活習慣,分配好各人職責後迅速投入工作中。
初次來到王府那天,與王爺王妃見麵時麗娘說的是實話,她的確是從小在宮裏長大,但同時隱瞞的還有她並不是一直在姑姑們手底下調教,而是先經曆了幾年非人一般的訓練。
由於成績突出,加上人長得秀麗、心思又玲瓏剔透,受到上封賞識,這才調她出來,送到宮中姑姑們手下學著做一名合格的宮女,而自新皇登基以後賜給各位王爺們的婢女們有一半是與她一樣的出身,在自己的新主人麵前,除了做好婢女的工作,上封賦予她的真正的本職工作正是監視王爺王妃,記錄他們每天的動向再向上封報告。
麗娘也知道王爺和王妃防著自己,但她臉上一點都不顯露出來,就隻是老老實實的做事,把王妃伺候得舒舒服服,舒服到王妃隻要一抬手麗娘就知道王妃要什麼的地步。經常可看到坐在椅子上做事的王妃輕輕地挺了挺腰,秋菊以為是王妃要起身伸手過來扶,麗娘卻立刻從床上拿來一個大靠墊塞在王妃身後,然後就見王妃舒坦的又坐了回去。
“哎呀,我是修了幾世的福氣,得了麗娘這樣好的丫頭,麗娘,你在哪位姑姑手下調教的?等以後有機會,這位姑姑離宮,一定要請她回來調教府裏的丫頭。”每次麗娘體貼精準的伺候都能得到王妃這句發自心底的表揚。
“娘娘謬讚,這都是婢子應做的。”被王妃稱讚,麗娘從不拿翹,謙虛應答,一副老實本分的模樣。
外來的丫頭一天到晚地總是得自己主子的稱讚,這讓王妃的貼身丫頭秋菊大為不滿,自己都沒得過小姐幾回這樣的稱讚呢,一個外來的憑什麼這麼囂張。
秋菊沒有麗娘那樣的城府,在王妃麵前時還好,一旦背過王妃,秋菊對麗娘和其他三位丫頭就沒了好臉色。
那三個丫頭也不拿秋菊當回事,她們是真正的宮婢,從小賣入宮中,深宮中的很多事就算沒親眼見過也親耳聽過,秋菊那點手段她們根本不看在眼裏,兩邊丫頭經常大眼瞪小眼。
麗娘就更不是吃素的,她清楚的感受到秋菊對自己的敵意,卻一點都不收斂,更加上緊的伺候王妃,她就樂意頂著一副老實人的無辜表情看秋菊那背後氣白的臉。
秋菊拿麗娘這四個丫頭沒轍,就對下麵的小丫頭撒火,可憐那些粗使丫頭被秋菊大丫頭欺負得都不敢大聲說話。
丫頭們的這些較量都是私下的,王妃一點都沒看到,此刻在她眼裏麗娘完全替代了她的秋菊成為她最親近的貼身丫頭,畢竟秋菊隻是官宦人家的丫頭,和宮裏出身的麗娘一比立刻就落了下乘,這是根本沒辦法的事,所以有時候她也會安撫秋菊,讓她放寬心別吃醋。
當著王妃的麵秋菊都答應得好好的,一背過身就變了臉,恨不得撲麗娘身上啃兩口才罷休。
麗娘根本不在乎這個隻會虛張聲勢的秋菊,她以精心的伺候一心拉近與王妃的距離,短短月餘的時間,王妃就養成了張口先喊“麗娘”的習慣,秋菊在王妃心目中落到了第二位的位置。
有了麗娘這麼好的侍女伺候著,王妃的日子好過得不得了,府中太醫每次檢查之後都說一切順利,到時候一定好生養。
王妃一切安好,王爺自然也很高興,寫了封陳詞懇切的折子上奏謝恩。折子送上當天宮裏又送來諸多賞賜之物,說是太後、皇後和太妃所贈。
王妃娘家更是隔三岔五的往汝王府送各種東西,王妃的娘親還召集家中妯娌一起趕製小孩子的衣物送過去,其他孕婦應需的物品當然也一樣不落,什麼都是最好的。能和皇家結為姻親的,自己本身也肯定是不差的,這點東西還拿得出手。
因為頭胎的緣故,王爺很緊張,每日王爺在工作之餘都要過去看望王妃幾次,王爺每次去看望王妃,王妃都要當他麵稱讚麗娘的細心能幹,伺候起來比她的貼身丫頭還舒心。
這時候麗娘總是很謙虛的說是大家的功勞,自己一點都不居功,然後她就領著房中丫頭們全部退下在外麵候傳,獨留王爺王妃在裏麵說體己話。當然,身為王妃現任最信任的大丫頭,她一定是站在格扇門外,以恭敬的姿態側耳傾聽屋內一切的細微動靜,然後晚上在自己房裏寫成紙條半夜扔出後牆外。
汝王除了一日三餐一定要過來與王妃共同用膳外,白天過來看望王妃時不會呆太長時間,坐一會兒就走,他每次開門出來臨走前都要叮囑麗娘小心侍候。
“是,王爺,麗娘一定盡心伺候娘娘。”每一次,麗娘也都這樣回答。
麗娘肯盡心,汝王多少也安心,他本以為這些宮裏派來的人不會這麼用心的做事,沒想到卻給了他一點小小的驚喜,他知道皇上防得是什麼,他敢拿祖宗的名譽來擔保他一定沒有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