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2 / 3)

他自認是個聰明人,識時務,懂得放棄,當年的明爭暗鬥在塵埃落定之後他就迅速撇清了所有關係,從來沒在背地裏搞什麼小動作。倒是其他幾位兄弟不甘心失敗,先皇還在世時就小動作頻頻,也難怪皇上繼位後對他們這幾個兄弟失去一切信任。

麗娘她們這麼用心做事搞不好也是一種策略,不過沒關係,反正他們也一定明白王府同時也防著他們,雙方各退一步,能太太平平過日子最好。

正如王爺所想一樣,麗娘從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的職責,她知道王府中人也都很清楚,雙方都互相防備,如果有得選,她相信王府中沒有一個人想要看到她們,隻是要給皇上麵子,才表麵上一團和氣而已。

朝野上下都知道,當今皇上因為當年爭奪太子之位時和眾兄弟們打得太厲害,雖然登基後封了幾個兄弟為王,卻防王爺們防得死緊。親王雖然不能入朝,但卻有鎮守封地之責,可本朝親王全數在京城中,皇上一直沒下旨讓王爺們各歸各地,全成了白拿歲祿津貼的閑散王爺,互相之間也不往來,各過各的日子。

要是真的互不往來倒好了,她可省事,怕就怕一切不像表麵上看起來的那麼好。

因為親王雖享有歲祿,但為了防止後代子孫成為米蟲徒耗國庫,先祖定下的各級歲祿很少,哪怕是親王,所拿歲祿津貼隻夠基本開銷,倘若王爺公侯皇子皇親貴族們想讓府裏多些人口或者是其他要多花錢的玩意兒,就要麵對捉襟見肘的窘境,想要手中有點餘錢就必須另開買賣營生,朝廷還能從中抽取稅款充盈國庫。

這原本是先祖希望後代子孫能夠自食其力成為國家棟梁的一份苦心,但是在當下這個現狀,難保王爺們不會通過手下人暗中與什麼外人聯係,這才是皇上最擔心的。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京城裏又下過幾場大雪後迎來了新年,這既是新皇登基的第一個新年,又是先帝逝世後的第一個新年,皇上以有孝在身的理由下旨宮中慶賀活動簡辦,但不禁止民間的慶賀活動。

年前明德皇帝擺下大筵宴,宴請諸王和文武群臣。伴隨著不同的樂曲歌舞,依序進過九爵酒、大湯、膳、飯食後,大宴結束,群臣向明德皇帝行三拜九叩之禮,明德皇帝啟駕回宮,群臣離席歸家。

大宴兩天後就是除夕,當晚不論窮家富戶都熱鬧喧天,花炮煙火此起彼伏。守了一夜的歲,天亮前吉時一到,又忙著領著家人熱熱鬧鬧拜祭祖先,等家中老小照順序全部磕了一遍頭,外麵天也亮了,此時還不能休息,得趕緊重新洗漱吃飯更衣,然後最隆重的拜年活動就開始了。

王妃懷孕不必熬夜守歲,與王爺吃過年夜飯後不久就洗漱睡了,底下的丫頭們也都早早的進了被窩,整個王府喧鬧一夜,唯獨這後殿與平常無異。

麗娘寅時起床,那時天尚未亮,她一穿好衣服就去拍其他丫頭們的房門,催她們起床趕緊去伺候王妃梳洗,別誤了祭祖的吉時。

王妃被丫頭們包圍著在屋內打扮妥當,麗娘和秋菊一左一右攙扶著來到院中,乘上早已等候的一頂暖轎一同來到前院祠堂,汝王正站在祠堂門口,轎子一停穩,王爺就過來牽了王妃下轎,兩人並行步入祠堂中。

大管家雲珪充當司儀,引導著王爺和王妃向先皇牌位上香磕頭,然後是府裏幾個重要職位的管家、主事、親衛副統領等人磕頭,下人們都隻能在祠堂外磕頭。

祭祖結束,王爺和王妃步出祠堂,王妃仍然坐進暖轎,與王爺一道返回安福軒,在這裏一起進過早食後,王爺回房換上另一身禮服,然後到暖閣與王妃一邊說話一邊等著出發進宮的時辰。

出發的時間很快到來,今天初一,庶民與朝官從今天開始往來道路連日,與各家拜年,路上比平時更加車多人多,所以為了不耽誤入宮的時間,他們必須早些出門。

汝王妃有孕不宜路途顛簸,王爺隻身進宮,王妃在麗娘和秋菊的攙扶下將王爺送上出發的馬車,看著馬車駛出邊門才再次乘上暖轎回自己的房間休息。

麗娘暗自慶幸自己隻伺候王妃,而且王妃現在有孕在身,一會兒朝廷官員前來拜年,除了王妃娘家人要迎進後殿來,其他的客人一律不需王妃接待,由大管家雲珪代勞即可,朝廷官員那麼多,光是一個個的叫出職務和人名就夠嗆,還得小心把禮單張冠李戴,暈頭轉向那都是輕的。

汝王的馬車奔馳在寬闊的京城街道上,別看現在時間尚早,街上的人可一點不少,馬車一路行行走走,幸好皇宮和各皇親府邸都同在內城之中,雖然道路不暢,但總算是在規定的時辰之前到達了集合的宮門前。

皇親們都到齊後,大家一起下車,在內宮的內侍太監的帶領下步行入宮去給太後拜年,然後有封號的王爺王妃們留下閑敘家常,其他的皇親貴族們則在宮人的帶領下各自去給留在宮中頤養天年的母妃或母嬪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