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1 / 1)

正好看見那一眾僧人前的名僧,高長鬆心頭大動!這……竟真是麵若好女的年輕僧人!

天呐,更無花了!

隻見隨他身後的眾僧人口呼佛號,在蒲團上率先坐下,那十二羅漢齊呼似的佛聲振聾發聵,連高長鬆都不由凝神靜氣。最前的淨塵正對信眾坐下,微微頷首,可見他形狀優美的光頭與優雅的下巴尖。

今日他說的與街上誦經眾無異,都是《佛說盂蘭盆經》,高長鬆略作↙

計劃通。

……

令高長鬆不曾想到的是,他跟葛巢竟然在那宅邸錢同另一人狹路相逢了。

看著淨塵那精致而端莊的臉,高長鬆幾乎要斯巴達了,腦海中下意識就要循環播放《盂蘭盆經》,好在他身側還有葛巢,能給他找個地方躲的。

高長鬆當即就向後撤,小鳥依人地躲在葛巢身後。

淨塵:???

葛巢:!!!

他立刻便明晰此人是差點把高長鬆挖走的禿驢,因此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也不是眼睛的。

但我們輸人不輸仗,隻見葛巢速速調整一番,背也挺直了、腿也並攏了,甚至用下巴尖點地。

妙僧姿容是好,我靈寶派的人也不差啊,不好好拾叨一番誰知你真長什麼樣。

葛巢露出一絲不屑的微笑:狹路相逢勇者勝,就來見識見識我靈寶派的驅邪手段吧!

淨塵:。

這位道長表情好怪哦。

第32章

淨塵出身在金沙江旁。

凡是聖僧,出生時總要有些征兆,他是春夏之交時生的,聽聞他降世那日,蓮花一夜間映滿堂。

佛陀坐蓮上,似昭示他與佛有緣。

若讓高長鬆知曉這傳言,多半要吐槽,原因無他,就烏斯藏這地,又非江南,金沙江旁的湖中能找出三兩朵蓮花就不錯了,何來映滿堂這說?

再說淨塵,生後也異相頻出,不說甚三歲能文、四歲能武,卻也如那五歲便以語啟父的孟嚐君一般啟了街頭辯經的老僧。

那倆老僧本如兩小兒辯日中的小兒各抒己見,淨塵聽後說了句什麼,令二者醍醐灌頂,於是雙手合十,說“此子乃為我等師”。

這很切合孔子以項橐為師的典故,項橐也不過7歲。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是故他也可以淨塵為師。

後才為人所知,這兩位乃是烏斯藏有名的大師傅,他們都說淨塵是有佛緣、有慧根的,後多次登門,望將淨塵歸化了。

淨塵父母是當地富戶,雖疼這孩子,又知道他生而有異,是個有佛緣的,恐塵世留不住他,最後也答應了,至此他舍去俗家姓名,取法名淨塵,正式斷了塵緣。

入佛門後,淨塵如日進千裏,常人花一輩子讀的經,他很快便吃透了,佛門的法術也修行得很快,於是不少人說他是從上輩子開始讀經的。

若說有何是他修不好的,怕是佛教的煉體功夫,淨塵這樣俊秀的和尚,是很難練出甚成果的。

之後則是跟多數僧人一樣雲遊講經,他也不僅在烏斯藏那,還往唐國去了,與唐僧人論佛法,於是淨塵在唐國都是小有名氣的,那與他講法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