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上了年紀,覺自然就少了。陳第醒來時,天才剛蒙蒙亮。透過窗戶望去,外麵籠著一層晨霧,天空有若泛白的魚肚皮一般。陳第坐在床頭閉目養了會神,才高聲招呼仆人進來,準備洗漱。今日是校場大比的日子,他可不想遲去。
陳第已經從黃宅搬進安撫使衙門。大員安撫使司是仿土司而立,屬官由安撫使自設而非朝廷冊封。李樂水委古愚為掌刑的土目,古愚悻然接受。這個古愚,不或者他的真名應該是耿克明,雖是名門子弟。但其行事倒更像他的師父李贄,常出人意表。
李樂水還想請陳第出任掌軍土目。這陳第當然不會接受。他不是一個戀權之人。想當初他在薊北做到了署參將行副總兵事的高位,他都可以一棄了之。怎麼會肯在這荒蠻之地做一個小小的土目。
但他還是跟隨耿克明一起搬進了安撫使司,大員土軍設立他亦未少出力。他初衷隻是為泉州災民略盡綿薄之力。可在建軍過程中,他卻對李樂水的新式練軍的方法越來越有興趣。那土軍的校場他去過的次數怕還要在李樂水之上。
在老仆的幫助下,陳第洗漱收拾妥當。他伸手把掛在帳前的龍泉劍取了下來。這把劍是當年自己從軍時戚繼光戚少保所贈。當初他掛印離開薊北時,把身邊財物都分給部下獨獨留下這把劍。“咣當當”他輕輕將寶劍抽出半截。在窗外透出陽光的照射下閃著寒光。
“歐冶模成肅百靈,半生隨我壯浮萍。夜深飛食匈奴血,匣裏朝來尚有腥。”
他輕聲吟著,長歎一聲將寶劍推回了劍鞘之中。寶劍依舊鋒利,可送他寶劍的戚少保早已經不在人世間了。不僅僅是戚帥,半師半友的俞老將軍,對己有知遇之恩的譚司馬如今也都離他而去了。高堂明鏡悲白發,即便英雄蓋世也抵不過歲月流逝。
陳第手雙手撫著寶劍,歎息了一陣。才順手將劍掛在腰間,出了衙門別院。老仆已經喚來了衙門裏轎夫,陳第上了便轎,奔土軍校場而去。
到了校場,時辰尚早,等到了兩個時辰。李樂水,耿克明、於一城等人陸續到來。眾人拱手失禮,然後被請到了場邊的閱兵棚內。這閱兵棚搭在了場邊的一處高台上,擺了四張太師椅。李樂水請陳第上座,自己陪在旁邊,耿克明、於一城分坐在兩廂。陳第坐下後,環顧下左右,台上連自己在內的這四位都是今日大比的主考。這校場四周都有警戒,卻是大明水寨的人馬。這或是於一成的安排。
此刻,太陽已經高高升起。土兵的新卒也早已在校場邊集結完畢。校場內安靜的出奇,隻有各式各樣的旗幟,在風中舒展發出獵獵的聲響。
陳第旁邊作者的李樂水側頭過來,問道:“一齋先生,咱們這就開始吧。”
陳第頷首點頭,李樂水轉身對身旁的士卒說了幾句,那士卒一路小跑的下了閱兵台前去傳令。陳第本又過目不忘的本領,認得這位士卒,他應該叫方輝,是李樂水從於一城那裏聘過來的二十名練兵教官之一。
砰一聲,是校場邊的三眼銃對空鳴放了一槍,緊接著十幾麵大鼓被一起擂響,猶若天邊傳來一陣沉雷。鼓聲雄壯而明快,擂到甘冽之際仿佛校場的土也與之共鳴。
鼓聲停息後,緊接是嗚嗚的號角,嘹亮激揚的號角被風卷到半空,讓人胸中突然升起一股豪邁之情。號角過後,校場邊上開始騷動,陳第側身望去,遠處集結的新兵們正列向閱兵台走來,如同一片烏雲從天際間飄來。
此番大比,隻檢驗四項,首當其衝的便是隊列。逐漸遠處傳來的腳步聲變得宏大起來,士卒的身影也越來越清晰。他們以六人一排向前緩步前進,所到之處揚起了陣陣灰塵,雖然隻有五百人,卻顯出了千軍萬馬盤山倒海的氣勢來。
轉眼間,隊伍中的頭幾排已經走過了閱兵台。陳第越發看的清楚了,原先背在肩上的火銃,通過閱兵台時卻都換成斜舉在前,手上的動作整齊劃一,腳下的步伐也紋絲不亂,伍與伍之間維持這同樣的距離。對此,一直觀看他們訓練的陳第並不驚訝,但也按照讚歎。令行禁止,千萬軍馬如使一人便是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