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一城主張讓陸習風第一,耿克明則力推周慕清。兩人爭執不下。李樂水不出主意,最後都交給陳第裁決。這倆人陳第在早前就特別留意,考核條令時也詳細詢問過。他撚須沉思片刻,方道:“這陸周二人都很出色,隻可惜這陸習風不識字,而周慕清識文斷字稍勝一籌。以老夫之間當點這周慕清為大比魁首。”
隨後當即張榜公布了大比名次,頭六名除了依次賞銀不等外,還都授給了各司隊長一職,再次六名則授給隊副一職,再後再選七十二人分授予什長,什副不等。
大比散去,陳第從校場回到衙門住處。剛用過了晚膳,尚未等休歇,仆人通報李樂水來訪。
陳第把李樂水迎進書房,李樂水開門見山的說明來意:“這麼晚叨勞一齋老先生,實為兩件事要請教老先生“
“蔽愚請直言,老夫必然傾囊相予“在私下場合,陳第還是稱呼李樂水新起的表字。
“其一,土兵營編伍,五人一伍,兩伍一什。什長,什副各領一伍。三什一隊,三隊一司,四司一營。今日大比,隊長什長都已選出其人。四司尚需主官佐官八人,坐營官兩人。在下想留用教官,於大哥那邊已經允許了。隻是這二十教官中當留那十人,一齋先生遠比在下了解,還請老先生代為遴選。“
經過幾次深談,這李樂水論起兵製編伍來已經頭頭是道,早不比當初次談及的生疏了。
陳第曾久在軍中,深知大明的各邊各地軍中奸詐油滑者多,老實堪用者少。當初戚少保北上練兵時,深悉其理。因此曾上書廟堂請棄四鎮老兵不用,新募十萬新兵,不出幾年便可一掃虜騎,永絕後患。隻可惜戚少保這番雄心不為朝廷所用。
正因於此,他沒有推托李樂水這番請求。接過二十人的教官名單來,按照他的印象,先剔除油滑之徒,又揀其認為不足勝任之人,方湊夠十人之數。又將這十人的秉性才幹一一向李樂水說明。
李樂水聽罷連聲道謝,他又說道:“除此之外煩勞老先生之外,尚還有一事。“說罷,他從懷裏取出一本小冊子來,接著道:”今日評定大比名次時。老先生甚為惋惜那個陸習風不同文墨。此事,在下也有感觸。營中傳遞機要,少不了文書。若營官不識字,需假借人手終究不妥。但土兵營中原本都是農夫焉能有幾個讀過書。在下想在軍中辦一所義學,助他們識字,這自然不求他們考個秀才考個狀元,隻要日後能讀的懂軍令,就足矣。“
說到這兒,他又把手中的小冊子遞過去:“為了速成,我同程賬房等幾個朋友,編了本識字讀本,所選都是常用字。字都選俗體,易記易寫,請老先生指點。”
陳第接過來翻開幾頁一看笑了,這本書所用的字都是民間俗體字,多做簡化,文章簡短,除了些軍令操練令外,就是些諸如嶽母刺字,聞雞起舞之類勵誌故事,所用全是白話。
李樂水見陳第笑了,似乎有點不好意思:“讓一齋先生見笑了。“伸手要奪回這本冊子。
陳第躲閃開李樂水伸過來的手,正容道:“蔽愚賢弟用心良苦,老夫以往此法甚好。這俗字老夫尋常也用,寫起來要比正字快上一半。又不是科閨,管他正字俗字。若蒙不棄,先將此書放到老夫這兒。容老夫細細審看。“
李樂水大喜,稱謝後告退。送走李樂水出門。陳第回到書桌前,剛坐下忽然看到書案一角還有一本書稿,久為翻動已經蒙上一次層灰了。那是自己寫得《毛詩古音考》。自從塞北歸來,陳第一直都寄情與山水與音韻。這本《毛詩古音考》本是他集其小學大乘之作,尚未完稿。
若不是在大員耽擱,這本書恐怕早就付梓。陳第拿去書對著蠟燭吹去封麵的浮塵,有將其丟到一邊。隨手把蠟燭挑亮,借著燭光研讀李樂水留下的那本小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