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見他還是那副匆匆樣子,眉頭皺著,“叫他慢些,總是嘴上應承,卻不好好走。”

她吩咐另一側的小廝,“你快去。跟上去瞧著,可別再摔了。”

到底年紀大了,若是有了好歹,可怎生是好?

小廝應是,急急攆上去。

侍女貼心,見廊下有風,取了一件披風給夫人,“夫人愛護郎主,郎主在外奔波時,心裏都曉得。”

成婚十數載,她自然知道自己丈夫是個老實憨厚的性子。

一想到丈夫奔波是為了一家老小,她憂中帶著幸福。♀思♀兔♀網♀

可惜想到住在東院的婆婆,那點幸福便又缺了個角兒。

指下是柔軟滑膩的綢緞子,她眼神閃過感慨。

去歲公爹過世後,又是分家又是分鋪子,一家人眼瞅著要上破船過日子。

也不知搭了哪一家的佛祖耳風,這才入了趙家人的眼,重新把家中的豆腐堂經營起來。

他們大房因為趙家前後的風言風雨擔驚受怕,幾度風雨終於站穩腳跟。

翻年一過,因為去歲賺了不少,丈夫也肯費錢鑽研祖宗留下的老方子,原本隻做井水豆腐,後來又得豆幹、豆皮兩物。

豆腐須得每日現做,一但做得多,酸了臭了,自然當廢物。

可豆皮、豆幹卻經得起放,尤其是豆皮,隻要放在幹燥的地方,便是一月過後取出,仍舊可食用。

這可一下子開了新山門。

家中生意越做越好,那趙家掌櫃來巡店的時候,更是提出新店子——可將工坊所出的豆幹、豆皮,以一定數量為限製,稍低價格出給‘走郎君’。

所謂‘走郎君’便是販夫走卒。

有的人家並沒有手藝,有的地方路遠吃不到想要的東西。

他丈夫甫一聽聞頓時靈光大現,同賬房先生好算計幾日,這才願意擴建工坊,多找夥計,將批發生意做起來。

可不嘛,他家現在也是有賬房的人家了。

眼瞅著日子紅火了,不順心的東西也聞著味湊上來了。

分家後念叨著‘人挪活’的小叔子用賣了鋪子的錢置辦了酒坊。誰知他並無甚好的酒方子,出品下等,甚至還水兌,叫人家發現後,原本就一般的生意,頓時江河日下。

他過得不好,做哥哥的卻越來越富貴。

聽了外邊人對李家豆腐的誇耀,臉皮不要,頓時求上門,非要大房顧念兄弟情,將豆幹、豆皮生意分給他,讓他去做。

當時分家時候,怎麼不說說兄弟情?李夫人心中暗恨,奈何婆婆心軟,沒幾日便當了說客。

真是...老糊塗!

她就差直呼出口。這幾日丈夫在工坊中忙得昏天黑地,人眼看著都瘦了。

做娘的不關心,穿了金帶了銀,就會幹嚎喪。

這麼一會兒出神,方才被使喚出去的小廝已經歸來。

得知丈夫已經平安到了工坊,她才鬆了口氣,天色還早,回去還能補個回籠覺。

轉身看到東邊的朗庭時,頓了一下。

丈夫是個孝順心,心裏不願意和小叔子多話,顧忌著婆婆的麵子,屢屢退讓。

既然如此,那她這個做妻子的,便做個壞人吧。

若是那老糊塗再癡纏,便叫她搬走,同那‘心肝’一塊過去吧

第61章

清明前後,總是陰雨霏霏。

又是一個潮濕陰冷的後晌,剛從馬車上下來的丁聰冷不丁接觸外間,頓時一瑟縮。

他裹緊身上的風袍子,吸了下鼻子,“渝州不比府城,總是這麼濕冷,尋個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