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肯定的眼神。

顧硯書是個聰明人,幾乎不用皇帝明說,便能明白皇帝的意思:

十七年前,西境內的幾個國家,因為旱災顆粒無收,同年便對天齊發動了戰爭。

那一場戰爭,西境內的幾個國家是抱著不死不休的決心來的。

今年,西境又發生了蝗災。

皇帝雖然沒有說明蝗災的災情到底如何,但一句“就在豐收前不久”便足夠囊括所有。

相比今年西境內幾個國家的情況,不會比十七年前好多少。

十七年前,西境可以因為無糧過冬,便起兵來天齊掠奪。

那今年呢?

恐怕也會如同十七年前一般吧?

“西境的探子前些日子傳了消息出來,說是西戎等國,已經開始點兵了。”

就在顧硯書如此作想的時候,皇帝便給了顧硯書一個肯定的答案。

現如今西境內各國點兵,是為了什麼,自然不言而喻。

顧硯書先是心下一緊,隨後便很快發現了不對:

若是西戎此時要對天齊作什麼,而皇帝早就已經得到了消息,此時最應該做的,難道不是將這個消息告訴自家小鹿,以求應對之策嗎?

但為什麼,今天皇帝卻要將他單獨叫來禦書房?

就在顧硯書心中如此作想的時候,皇帝便說出了他的目的:

“天齊向來便不畏戰爭,以前如此,現在有了老三,更是如此。”

“但戰爭一旦啟動,便勞民傷財,近幾年,天齊的境況雖然有所好轉,卻也經不起太大的折騰。”

而後,皇帝又像是想到了什麼,沉默了一瞬,又加上了一句:

“天齊今年氣候不錯,工部的人說,會是一個豐年。”

皇帝此言一出,顧硯書便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豐年,十七年前,天齊也同樣是一個豐年。

彼時皇帝以及天齊的百姓,都以為能夠過一個好年。

但西戎等國家的動作,卻打破了眾人的幻想。

那一年,遭遇旱災顆粒無收的西境各國過了一個難得的豐年,而明明在秋日裏豐收不錯的天齊,卻隻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皇帝在此時提到“豐年”二字,顯然是不想讓天齊重複十七年前的曆史。

思及此,顧硯書忍不住低聲勸說道:

“父皇不必太過擔憂,現如今,天齊早就不是十七年前的天齊了。”

此話顧硯書也並非隻是安慰。

自從十七年那一場之後,天齊便沒有遭過什麼大災,雖然大大小小的戰事依舊沒有停止過,但也沒有再出現過接連丟失領土的情況。

更別說後來秦戮橫空出世,收複了不少領土不說,天齊也得到了不錯的休養。

可以說,現如今的天齊,完全有與西境抗衡的能力。

這個道理,顧硯書明白,皇帝也同樣明白:

“朕當然知道,天齊已經不是十七年前的天齊了,但戰事多了,總歸不好。”

顧硯書心中隱隱約約有了一個猜測,但卻不是十分肯定:

“那父皇的意思是……”

而皇帝接下來的一句話,卻是直接肯定了顧硯書的猜測:

“朕的意思是,你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西境打消進犯天齊的念頭?”

第194章

有那麼一瞬間,顧硯書甚至以為是自己出現了幻聽:

這種事皇帝竟然拿來問他?

但在看到皇帝詢問中又帶著一絲認真的神情後,顧硯書才確定,自己剛剛的確沒有聽錯。

有那麼一瞬間,顧硯書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思索片刻,最終開口道:

“父皇,這……不合規矩。”

如同華夏古代後宮不得幹政一般,在天齊,男子嫁人,便代表著失去了進入朝堂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