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想也不想便瞪著眼睛回道:

“憑什麼?”

給其他國家送物資,這是附屬國對宗主國才會做的事兒。

他們天齊雖然實力不強,但百年下來,可從未淪為過誰的附庸。

現如今顧硯書竟然讓他自降身價,主動給其他國家提供物資?~思~兔~網~

想到這裏,皇帝便覺得心間有一股無名之火,“騰”地一下便冒了出來。

然而還不等皇帝將這股火氣發泄出來,便又聽到了顧硯書的聲音:

“當然不是平白無故給他們物資。”

聽到這話,皇帝心間的怒火才稍稍平息,給了顧硯書一個疑惑的目光:

“嗯?”

“兒臣的意思是,可以開通邊境的往來通商貿易,將天齊境內的物資,賣給西戎等國。”

顧硯書慢悠悠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們西戎不就是要物資嗎?

天齊給他們便是了。

隻是這物資要怎麼給,如何給,給多少,就不是西戎能夠決定得了。

“開通往來貿易?”

不得不說,顧硯書的這個回答,的確有些出乎皇帝的預料。

因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先例。

顧硯書微微點頭,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沒錯,父皇剛剛不是也說,天齊今年,會是一個豐年嗎?”

既然是豐年,自然應當是有多餘的物資,可以給到往來通商之上的。

當然,除此之外,顧硯書看的,也更加的長遠。

不僅僅是今年,還有明年,以及以後的每一年。

待到明年,顧硯書將紅薯推廣開來之後,天齊境內的糧食產量定然會比往年多上不少。

按照天齊目前的人口數量,定然會有不少剩餘,若是往來商路打開,屆時這些多餘的糧食,也都有了去處,倒也是個一勞永逸的法子。

屆時顧硯書的快遞業務,想來也可以到達一個新的高峰。

想到這裏,顧硯書便更覺得,應該做好皇帝的思想工作,讓其同意自己的提議。

然而還不等顧硯書開始第二輪勸說,便聽到皇帝略微帶著一絲不確定的疑問:

“西戎那邊……能同意嗎?”

一聽此言,顧硯書便知道皇帝心中應該是有所意動了。

否則皇帝不會問西戎會不會同意,而是會直接說出天齊不願意與西戎通商的一二三點理由出來。

顧硯書頓時精神大振,立刻便拿出了自己十二分的精神,開始了自己的忽悠之旅:

“西戎不同意?西戎憑什麼不同意?”

“戰事一起,百姓便會流離失所,沙場上也會灑滿將士們的鮮血。”

“想必除了父皇之外,百姓們也同樣不願意麵臨戰爭,天齊的百姓如此,西戎的百姓也同樣如此。”

“現如今西戎點兵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遭遇了蝗災,今年顆粒無收,無糧過冬,但現在天齊願意提供糧食,他們為何還要起兵?西戎的百姓能答應嗎?”

不得不說,顧硯書的這一番話,的確是說到了點子之上。

旁的不說,就說十七年前,西戎的那一場背水一戰。

在秦戮的手劄之中,天齊的確是損失慘重,但西戎也沒有好到哪裏去。

在那一場戰事之中,西戎失去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大帥,還有近三分之一的士兵。

甚至直到現在,西戎直天齊境內,當初被西戎所攻占下來的城池,都還有一種說法:

在他們腳下的土地上,不知流過了多少人的血液,又不知有多少人,無法回到自己的故土。

十七年前,西戎起兵,是走投無路,是萬般無奈之下的選擇。

無論西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