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手壓下了欲起而反駁的盧杞,李適跟上一句道:“若朕決意一戰,此中勝算卿家以為又當如何?”
“盧杞不過是揣摩上意罷了,此戰的根子還在陛下呀!”,心下一聲歎息,崔破回話道:“戰場間事,瞬息萬變,此臣實不敢斷言此中結果。但若陛下決意要戰,大軍開拔之前的準備務需慎之又慎,尤其是選帥一項更是幹係重大,更不能草率。以微臣所見,這大軍統帥不僅要求文韜武略,更需長駐防地,熟悉四鎮根底,唯其如此,方可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當朝三大名將,如今李晟奉調節製神策諸軍;而馬遂又是長駐長安,拱衛京師重地。論長駐防地、熟悉四鎮根底,唯有如今的河東節帥渾緘一人,而此人正是郭子儀一手調教而出,崔破此言話語中的意已是明顯之極。
“陛下,老臣以為崔侍郎大人所言不妥,以朝廷三倍於四鎮的軍力,數十倍於敵的國力,可謂穩操勝券。此戰正需用不世之猛將統兵,以犁掃庭穴之勢擊破四鎮,方能彰顯朝廷武威之盛。此事俯請陛下三思。”,開玩笑,老盧辛辛苦苦揣測聖意,勾連武將,現在卻見崔破前來搶功,他又豈能容忍,當即起身駁斥道。
“此一戰關乎國運氣脈,萬不能有絲毫輕敵之意,四鎮豈是好滅的?若將領即不熟知敵情,而又一味用強,此正是兵家大忌所在,盧相廣閱典籍,此事安能不知。”,不等李適開言,嘴角微掛冷笑的崔破已是當即反駁道。
“以今時朝廷之威……”,在這等關乎重大之事上,盧杞豈肯讓步,當下二人你來我往,竟是在這棲鳳閣中折辯起來。而二人都是辯才無礙,各說各理,倒也都不是信口雌黃。
禦座中的李適越聽越是煩悶,以他之本心而言,自然是希望能譴一猛將統軍,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如此不僅可徹底掃除安史亂來朝廷積弱的形象,他本人更可借此大勝正式成就“中興君王”的美名,而大唐也將在他的帶領下由中興走向盛世,最終成就太宗偉業。然則希望越大,顧慮自然也就愈多,畢竟是麵對著一場關乎國運的大戰,由不得他不慎之又慎,此時再聽崔破言語,也覺甚是動心。
“放肆!”,看二人直爭論了約半柱香的時間猶自不肯住嘴,心下也是鬱悶的李適一拍禦案沉聲喝道,隨後留下句:“此事容朕再思”後,滿臉怒氣的起身出便門回宮而去。
…… …… …… …… ……
“崔侍郎如今不專注禮部事物,來攙和這興軍之事,怕是不妥吧!”,極為勉強的對盧杞拱手一禮,剛剛走出閣門的崔破就聽盧杞在身後說道。
“食君之祿,分君之憂。盧相何出此言?”,不軟不硬,崔破半步不退的頂回道。
見他一個小小四品侍郎居然跟自己這當朝宰輔如此頂撞,盧杞心下實已銜恨極深,但他也知崔破背靠郭府,於軍中影響力極大,加之他還有個死鬼伯父,同樣是政事堂中人。若他心下發狠,隻怕馬遂斷難出任主帥,自己辛辛苦苦種下的樹,被別人摘了桃子,這讓他如何甘心?
無言沉默了片刻,盧杞忽然展顏微微一笑道:“崔侍郎國之幹才,聽說近日欲要整頓國子監?隻是依侍郎之意,此番整頓牽涉實大,不能不多加思量,務使遺漏才是。”
…… …… …… …… ……
看著盧杞漸漸遠去的背影,因國子監一事有了著落的崔破剛欲展顏而笑,驀然想到即將到來的大戰,心下微微一緊,自語道:“四鎮之戰,終於是要開始了……”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起點中文網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