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4章 農業改革(2 / 2)

即使是朝廷強力抑製兼並,重新分配地權,然後將稅收直接從農民頭上征收,然後再由朝廷實施分配。但是朝廷不可能做的太徹底,因為每一個朝廷所代表原本就是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嚴重損害地主的利益,就是損害朝廷的統治基礎。這樣一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難免會受到打擊,因為無論他們種出多少糧食,大部分都還是被官府征收了,留下的不過是口糧而已。就算有多於的糧食,也隻能留在下一年繼續吃,根本沒有市場渠道轉換成錢來改善生活,所以,每朝每代的糧食總是不夠吃,一旦發生一點水旱蟲災,就更加入不敷出,造成大量的流民。那麼農民也就自然不可能在農業技術上有所革新,農業生產工具也不可能會有太大的發展,田地的畝產量也一直無法有很大的提升。因為即使種出了更多的糧食,農民也無法獲益,為國家中糧,自己卻連糠都吃不上,傻瓜才幹這事。

吳三桂認為就眼下的情況來看,在中華大地上建立一個現代化的政體根本就不現實,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朝廷所代表的也是一部分的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其實就算是到了二十世紀,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權代表的也是一部分大資產階級的利益,這和封建王朝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所以,吳三桂就是建立一個新的王朝,恐怕也無法防止土地兼並,但是他堅信,如果能好好的引導,土地兼並其實也不見得是什麼壞事。如果土地兼並之後,實行的不再是國家征糧,而是選擇采購糧食呢?那樣的話,大地主產出的糧食有了更好的市場,能賺到更多的錢,那麼地主就會在農業生產中投入更多的資金,使用更好的農具,興修更多的水利,發展更好的農業技術。隻有自發的去使用發民的新技術,才能真正帶動農業的發展。

所以,吳三桂決定先在朝鮮這塊土地上來試驗一下,看看這個理論是否正確。正好朝鮮經曆過與建虜的大戰之後,已經殘破不堪,田地荒蕪。吳三桂借助朝鮮王的手將整個黃海道的田地都收歸國有,然後對大明的地主公開拍賣,並且規定田地中生產出來的糧食都將有朝鮮朝廷收購,價錢也比當前市麵上的價格高兩倍有餘。

這個消息傳出去之後,大明帝國的地主們紛紛開始蠢蠢欲動了,尤其是中原一帶的地主更是如此,整個中原的地主已經被接二連三的災害和流民搞得心慌意亂了,雖然眼下流民的勢力已經被壓製下去了,但是所有的人都看出來,形勢實在不容樂觀,因為隻要災害不絕,流民就不會斷絕,大明朝廷能壓製的了一時,卻壓製不了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