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修書太守大讚其功。太守又轉而上奏,說你侄兒造出的棉布樸實無華,既美觀又可兼顧民生。現如今的世家大族都靠著盛世好大喜功,崇尚絲緞等物,如此奢靡成性,蔚然成風,久而久之必有民亂。今上則以太守能知居安思危為由褒獎於他,還特地吩咐宮中內府將今年的貢緞數量減半,準許棉布入宮,大興節儉。”
沈江說著說著歎了口氣,拍了拍顧宇秋的肩膀:“現如今這些江南的富戶們有一個算一個,都尚棉棄緞,誰都不敢大肆的購入綾羅,所以那些客商們才會紛紛退了你們的綢緞轉而購求棉布,你手中的那些綢緞三五年之內怕是不可能輕易脫手了,即便脫手也,倒不如先緩幾年,等情形穩定些再說吧。今年似你這般虧了銀子的綢緞商多而且多,大家的日子也都不好過,所以賢弟啊,還是想想來日方長吧。”
顧宇秋端著酒杯,隻覺心底一片冰涼。
綢緞無罪,棉布亦無功。
可這兩件東西一旦同國事民生勾連在一起,那麼對的也是錯的,錯的也是對的。
君王要節儉,所以昂貴的絲綢無人問津。
現如今,當真是他怎樣綢繆也再也不能翻身的局麵。
“其實若要愚兄來說,賢弟倒不如去同你那小侄兒說說情,再怎麼說,你們也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沈江話音未落,一旁冷著臉的顧宇秋當即就掀翻了桌子,杯碟碗盞,珍饈美味都一道歸了地麵。
顧宇秋站起身來,徑直饒過了聽見巨響前來查看情況的小二,雙眼凝滯的朝著顧氏的家宅走去。
***
同他這邊的愁雲慘霧相比,顧氏的家宅之內正在籌備著冬至的佳節,丫鬟小廝忙忙碌碌,顧宅大院裏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由於棉布的價格一路走高,行情也越來越好,顧深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就收到了超過四十萬兩的貨款,還有許多布商直接與他簽訂了五年的供貨單子。
現如今,整個顧家本族都要靠著顧深的支應才能過活,顧深也儼然成了顧氏本家裏沒有名分的家主。
而那些牆頭草一般的長輩親戚們也正琢磨著如何將顧南亭這個正經的顧家大少爺正式迎回本家,讓他堂堂正正的做這個家的主人。
人來人往的前廳上,最先發現顧宇秋到來的是小胖子顧南舟,彼時的他正坐在蘇晏的膝蓋上老老實實的幫著大丫鬟翠翠疊著剪窗花用的紅紙。
顧方氏害病的這段日子,他一直都跟在蘇晏和顧深的身邊。
少了顧方氏動輒打罵的壓迫和不知管束的溺愛,這個小胖子變得比以往的時候懂事多了,學問也跟著精進了不少。
見到麵沉似水的顧宇秋,顧南舟本能的縮了縮脖子,趴在蘇晏耳邊咬了聲耳朵:“大嫂嫂,三叔來了。”
蘇晏應聲抬頭,顧宇秋也正巧走到了切近,他當即放下了膝頭上的小胖子站起身來,恭敬疏遠的叫了一聲:“三老爺,您來了?”
“顧南亭呢?”顧宇秋的語氣不善,雙眼中的目光更是駭人。
正在剪窗花的翠翠也站了起來,把小胖子顧南舟護在了身後。
“三老爺,少爺如今在內廳裏同顧家的長輩們說話,您若是想見他,隻怕要稍等片刻了。”蘇晏挺著身子站在了來者不善的顧宇秋麵前,眼中再也沒有了舊日的怯懦。
“你一個我顧家幾兩銀子買回來的奴才,也趕攔我的路?顧南亭往日沒教過你規矩是麼!”顧宇秋說罷高高的揚起巴掌,未等揮落之時,便被蘇晏一把抓住了腕子。
“三老爺,我是先夫人留給少爺的妻房,即便尚未行禮那也有父母之命在身。如今顧家上下是少爺說了算,少爺給我的規矩便是沒有規矩。若是三老爺看不慣,那大可以不再來此走動。”蘇晏鬆開了顧宇秋的手腕向後退了一步,走到小胖子顧南舟身邊摸了摸顧南舟的腦袋:“您先前誆騙我家繼夫人在先,害得我家繼夫人如今還纏綿病榻,少爺寬仁,不曾理論,想不到你竟然自己找上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