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這邊修建了這麼多蓄水池,按照現在的兩千多不到三千人的規模來說,太大了,但羅烈相信這裏很快就會發展起來,所以蓄水池的規模是按照五萬人以上的規模來修建。
兩個月前修建的蓄水池現在基本都能夠使用了,這一處峭壁很有意思,像一輪彎月,兩個月牙正好通入海裏,基本都是峭壁,內弧環繞的就是連雲港,背麵就是淬鋒堡。
中段是那個被羅烈命名為明珠的淡水湖,敵人想要爬上那峭壁。非常困難,隻有一處是能夠直接同上山頂的道路,就是淬鋒堡選址之處,等淬鋒堡修建好了,敵人想要攻擊連雲港,要麼隻有拿下淬鋒堡,要麼就隻能走海上來攻。
山頂羅烈也打算利用起來。會修建各種石質塔(書書屋最快更新)樓,一麵敵人直接攀爬上山頂,這種設想隻要完成。可以說淬鋒堡加上連雲港就是無法攻陷的堡壘。
正麵有堅城,背後有補給線,隻需要幾千人。哪怕十萬大軍都打不下來,圍困更是開玩笑,淬鋒堡必然是一顆釘子,牢牢的釘在此處,為羅烈提供源源不斷的兵甲。
淬鋒堡一麵山林茂密,水源也多,平時可以引水進堡,不消耗明珠湖的水源,戰時切斷水源也可以使用明珠湖蓄水,可謂毫無破綻。
剖魚的魚娘們身上的衣服幾乎都是一樣的式樣。青色,而包頭的帕子卻是五顏六色,女人在任何時候都會打扮自己。
歡快的笑聲不時的傳開,這些魚娘都是濱海和顧縣的漁戶的妻子和女兒,被集中起來了送至連雲港。男人們都在船廠做工,船隻造好之後就會上船工作。
每一戶按照人頭不管年齡大小,都有配給的糧食,足夠一家人吃飽,做衣服的布料,鹽。醃魚和肉類都是統一分配,比起原先的日子可謂好到天上去了,所有遷移來的民戶除了開始的時候有些驚惶。
隨後都安定了下來,連雲港才開始的時候什麼也沒有,葛震抽調了五千民夫,三天之內就修建好了成排的房子,民戶按照姓名和技能分別分到了房子住下,雖然都是木屋,不過已經大大超出了這些水上討生活的漁民的預料了。
很多漁民此前都是赤貧,住的地方無非是在江邊挖一個泥坑,上邊用幹草蓋一下,有船的人家全家住在船上的也有,現在完全不同了,有士兵保護,能吃飽,所付出的不過是為炎州打漁而已,這是何等的好事?
正在忙碌的魚娘們發現了剖魚的石台下麵來了十幾個人,正站在海灘上指指點點,北地的女人大方無比,停止了聊天,好奇的眼光落在下麵男人的身上。
“咦!這不是港口總管呂大人嗎?”
“真的啊,七娘,你眼神好,你看看是不是?”
“是呂大人,那個站在前麵年輕人身側穿黑袍的就是呂大人,怎麼呂大人跑到這裏來了?前麵那高個子的年輕漢子是誰?那眉毛真是濃啊!”
“七娘,你這妮子是不是春心動了,那麼遠你都能看出漢子的眉毛濃?”
“哈哈哈哈………”
一連串笑聲從石台上傳開,所有的魚娘都看著那七娘嬉笑起來,七娘漲紅了臉,他是陸雲鑒送來濱海的二十戶造船匠師中的三個最有經驗的工匠的孫女,還未嫁人,那裏擋得住這些婆娘的調笑。
羅烈奇怪的看了一眼剖魚的石台,回頭對跟在自己身邊的呂勇說道:“現在能夠產魚多少了?”
呂勇微微彎腰,回答:“現在我們全部漁船隻有十艘,現在也算海魚較多的季節,不過船小,三天能夠有四千斤左右的鮮魚,不過剖了之後能夠得到兩千五百斤醃製的魚肉。”
羅烈道:“那相當於一個月能夠有兩萬斤魚了?很不錯,漁船再多造些,造大一些,那光是魚肉,就能夠讓百姓吃個夠,還能夠販賣,大海才是寶庫啊。”
呂勇在水口灘戰後就被羅烈派到了連雲港任主管,也和他熟悉濱海有關,當時不少運送士兵的漁船就是他找來的,他是濱海地道的當地人,天聾地啞武士營到濱海之前呂勇就在濱海了。
他父親就是打漁人家,羅烈也是看中了他這一點,而且呂勇本身也是比較機靈,濱海當地的一個呂氏家族,呂勇是其遠親,所以小時候能夠再呂家家學裏麵讀書,後來呂家南遷,呂勇一家留在了濱海,天聾地啞武士營來了之後呂勇就參加了。
正因為呂勇識字,才能夠來當這個連雲港的主管,羅烈現在最缺的就是這種識字的人才,如果光是用陸雲鑒帶來的陸家子弟,羅烈也不會放心。
呂勇有點尷尬的說道:“每月的魚肉產量不穩定,前天才有一條漁船才出海不久就漏水了。還好出海不久,不然回都回不來,畢竟新船太少,原來的河船要在海上捕魚難度大,不敢走太遠,風浪稍大就要回來,有些時候打不到什麼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