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2 / 3)

倘若不是衛三和張遼的矛盾當初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致使平原之變發生讓人措手不及,耽誤了許多時間。假若不是因為這樣,衛寧也不必讓張遼和衛三分開,分兵侵襲兗州為荀彧搶先一步看破虛實,假若不是荀彧看破了虛實,夏侯淵如今也不會如此謹慎小心,將整個兗州防禦的滴水不漏,又咬緊牙關死死扛住河東的壓力,從而讓當初美妙的設想功虧一簣。

所有人不免又有些埋怨許攸了,如果不是這個家夥的獻策,又怎麼會讓荀彧那麼容易看出問題?

許攸到是不幹了,要是當時你們有更好的辦法,你們到是提出來啊?當初還一個個頹喪不已,認為自己搶先提出來才搶到了頭功,卻不想到了現在,又開始反水指責自己的不是了。

當然,這些人也隻是有些埋怨,並不是真的要讓許攸承擔什麼罪責。許攸也畢竟是不討喜歡,在河東軍中都沒什麼朋友,要不然所有謀士也不會理所當然的將責任先放到他的身上。

不過,固然是暴露了河東軍的攻略意圖,但是在大略上的保持,還是讓人滿意了,畢竟還是沒有偏離當年的構想,而現在也的的確確是孫曹聯軍被壓製住的局麵。

要知道,當初想要不費吹灰之力將曹操平滅,重點就在偷襲夏侯淵迅速突破兗東上麵,但所有人也知道,那隻是錦上添花,並不是一定要完成的目標。

而現在,通過當初的計劃一步步走過,曹操的主力大軍已經完全被拖在了陳留,沒有絲毫可能後援半分。徐晃的切入也與原本計劃有錯誤,這也是因為衛瓘的臨時突變造成的影響,但這種影響談不上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因為衛瓘的膽大妄為讓戰爭提前爆發,但也讓河東在孫堅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將豫州硬生生的撕下來。

所以徐晃本來用來攔截分割孫曹互相依靠的作用已經轉變為徹底的對曹操主力的牽製,但是豫州奪到手裏,可以威脅到淮南而牽製孫堅力量的問題,在這裏也算是抵消了。而帶來的還有領土的擴張、人心的鼓舞等同樣珍貴的東西。

而河東在短暫的歎息之後,也隻能將目光都放到兗東戰場上麵,西麵的僵持不是那麼容易就打破的,曹營上下是下了死決心,一定要保護住尉氏、睢縣兩道屏障。

要知道論起智囊團的強大,河東擁有這些人才,名義上都已經可以顛覆整個天下,可是真正集合他們的力量在一起運用到局部戰場上的時候,並不見得就會比一個一流謀士比拚有多少優勢。

局部戰場上反而一個聲音、一個意見還更加有優勢點,所以,曹操有荀攸一個,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河東無數次攻擊、無數次詭計都輕而易舉化解在了這對最默契的君臣手上,讓河東毫無所獲。

反而是河東,因為智囊團太強大了,每個人都算是頂尖的人才,所以在尋求建議的時候,每條看上去都不錯,卻也更難以讓人取舍。

衛寧也不禁覺得,擁有這些人在手上,有的時候也不是什麼好事。

而事實上,河東真的就缺少那種領軍型的人物,相比起曹操來說,就讓人無比羨慕。

河東的謀士集團以郭嘉為首,但是郭嘉本質上隻是一個詭計多端的怪才,天性活挑的他並不適合當一個首領,而賈詡看上去比較沉悶,但事實上,他本質上也是一個追求安寧的懶散家夥。

這不由讓衛寧無比怨憤,當年如果不是他,在攻略雍涼的時候橫插一腳,那麼也不會給河東造成了不少麻煩,也不會讓張濟逃走,成為河東大戰唯一一次汙點。

衛寧某次在酒宴上,提起當初的事情,就忍不住對這個整天眯著眼睛睡眼惺惺的家夥破口大罵,既然想當個懶人,卻毫無敬業精神,要嘛在河東給他兢兢業業的打工,要嘛當年就別動不動跳出來給人添堵。

話說回來,衛寧也真覺得這個家夥很討厭,在原本的曆史上,投奔了曹操後,很少見到他冒出來給出什麼驚世之略,低調的不能再低調了,但偏偏當年的時候就老給曹操添堵,還玩死了曹操一個愛將,一個長子。

而現在換了他來嚐試賈詡這種極其讓人無語的品行,幸好當年也隻是給河東造成了一些麻煩,如果是如同曹操一樣的下場的話,衛寧怕是殺了這個家夥的心都有了。

所以說,賈詡固然也是當世頂級,但是這樣一個家夥,也是絕無可能成為河東謀士集團的魁首的。

又如同其他人來講,陳宮資曆夠是夠了,但是顯然也有不少人很樂意挑戰他的權威,田豐那個硬麵人更別提了,除了讓人害怕,還真找不到團結所有人的可能,而如劉曄等人,才華出眾是不假,但沒有那種衛寧希望的大家長的氣質。

偏偏,如今被他壓製住的孫曹,卻人手一個這樣的人。

曹操的荀彧,孫堅的張昭,兩個人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陣營魁首,有他們兩個在,就足夠分擔掉無數主君的壓力,而他們的地位、才幹、氣質又具有那種領導百官的能力,放到大漢來說,就是承相,放到大明來說,就是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統禦百官,治理天下。

正是有荀彧和張昭這兩個人的存在,所以曹操能夠將大半的精力都用來和河東對抗,即便後方都已經亂得不成樣子了,卻依舊沒有爆發出什麼動蕩的跡象,就是因為有這樣一個人,號稱王佐的荀彧,荀文若!他一個人就足夠將後方經營得穩如泰山,即便其他人捅出什麼簍子。他都能充當一個及時的救火隊員將情況穩住,王佐之稱,在衛寧看來,絕對不是誇讚,這隻是一種事實而已!

而張昭,衛寧覺得同樣是不遜於荀彧的,內事不決問張昭,這已經是無數人耳熟能詳的話了。他也如同荀彧在曹軍中的大總管地位,在江東,他當仁不讓的成為謀臣之長,也正是因為他的存在,讓江東的穩定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團結力,將所有謀臣擰成一股麻繩支撐著孫堅在北方的征戰,支撐著江東對山越的平叛,還壓製住任何反對、不和諧的聲音。不單單是如此,最難能可貴的是,張昭不單單在支援戰爭中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管理能力,而進入戰火中的江東發展,卻更是沒有放緩增長的速度,這才是張昭那可怕、首屈一指的內政能力。在戰爭狀態中還能快速的發展民生,這已經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了。

相比較起這兩個人的存在,河東的相形見拙也就越發明顯了。

衛寧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合格的百官之長,所以當冀州出現問題的時候,隻能飛報給他,他再從中定奪應對,所以當雍州內需耗盡的時候,也沒有任何措施來進行虛弱期的反彈……

河東一直隻是靠那麼幾個人分別治理各州各地,如呂虔,如劉曄,都是這些人撐起了河東的快速發展,他們個人能力相當出眾,可是沒有一個有效的統籌,還是輸給曹操和孫堅,以至於這兩家在河東快速發展的時候,還能保持著足夠的力量進行抗爭,以至於現在戰爭竟然還會陷入僵持階段。

要知道,以整個北方,十個州的力量來壓製,都還打成現在這樣,不免讓衛寧有些喪氣。另外個時空,掌握了雍州、關中、兗州、豫州、徐州、青州的曹操都被袁紹這個北方霸主壓著打,甚至都差點萌生了投降的心思呢!雖然很大部分原因是曹操才經曆過無數大戰,而關中、雍州、青州等地都是百業凋零給不了他幫助,袁紹確實養精蓄銳多年又比敗給衛寧的時候地盤更大,兵源更加充足。但歸功那場戰爭,不難看出,荀彧在其中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可以用句私心的話來說,沒有荀彧,就沒有曹操官渡之戰的決心,沒有荀彧,也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沒有荀彧,也就沒有擊敗袁紹之後飛速的擴張。

一個丞相之才的作用,或許在當初的割據時代並不重要,可是當局勢已經明朗了之後,就顯得尤其重要。他們有天生的領袖魅力,讓群臣折服聽從他們的調度,他們更有天生的才幹,有效率的利用手上的資源並且將之作用以最大化,統籌所有事務,變成一種有規律、有章法的行動,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曹操有荀彧,打敗袁紹統一了北方。即便是許多次偷襲,都沒能動搖他的根基,而日後的赤壁之敗,也正是因為底子堅實已經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戰敗也不會讓北方亂了起來。

孫權有張昭,孫策的死對於蒸蒸日上的江東來說,打擊無疑是異常巨大的,而本身年紀太小許多事情上的經驗完全不夠,完全不能收服住江東的人心,是張昭和周瑜在內,在外將他的地位穩固。當然張昭唯一的汙點也是在赤壁之戰對於孫權投降的建議,但是,當孫權否決了他的進言後,這個江東大管家卻也並沒有有所抱怨,反而卯足了氣力為江東提供起了穩定的作戰環境。要知道,在當初曹操近百萬的大軍壓力下,江東沒有動亂簡直都讓人懷疑先前那些投降派隻不過是一場玩笑,要知道,官渡之戰,就算是曹營中都有不少人暗中給袁紹上書投誠呢!

可是,這就是張昭的力量,穩固局勢的無與倫比的力量,雖然這力量還是取巧借了江東那獨特的士林體係,可卻也異常可貴了。

終於,當劉備結束他的流亡生涯的時候,出現了改變他一生的人,諸葛亮。在後世,許多人對他褒貶不一,但不論是誰,都無法忽視他內政上麵的偉大建樹,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否認,如果沒有諸葛亮,也就沒有日後的蜀漢。

就是因為劉備找到了一個可以讓他沒有後顧之憂,找到了一個讓他凝聚在一起的一幹大將良才發揮最大用處的人。

諸葛亮就如同一個高效的計算機,讓劉備那貧乏可憐的資源竟然爆發出了讓人驚歎的能量,不單單從江東手上虎口奪食拿下了荊州,便連蜀中也一口吞下。而劉備從一個流浪軍的身份,完成這讓人驚歎的幾級跳,隻花了幾年的時間,做到這一切的,自然不是那並不出眾的統禦能力。恰恰,就是諸葛亮那讓人驚歎無比的才華。

衛寧當年也是如同所有年輕人一樣,對以一敵百的猛將仰慕過,對將對手玩弄在股掌之間的謀士驚歎過,對曹操、劉備、孫策建立下龐大的割據勢力而羨慕過,所以,他理所當然的認為,擁有一批高級的謀士,一批作戰勇猛的大將,逐鹿天下就是理所當然。而這種認知,還是建立在這亂世上此起彼落戰爭的一次次勝利。

可是,當這麼多年過來,河東飛速發展了起來,當初網羅到的那麼多謀士、猛將的確完成許多的豐功偉業,但是,也讓衛寧發現了每一次戰爭背後的真實。

這些人,無一例外的都是,他們沒有一個人,發揮出了曆史上全勝時期的力量。假如,不是曹操人才調零,假如,不是江東過於偏僻,假如,不是他搶占了太多的先機,這個天下,到底會是什麼樣也難說。

而就是如此,曹操在每一次傷痕累累後都能飛快的再度崛起身姿,孫堅在奪下貧瘠的江東土地後,竟然能夠一躍成為可以和河東頂嘴的壞小子,這卻是板釘釘上的事實。而河東,如果不是憑借優秀人才的數量牢牢的占據了優勢,又經曆了幾次不算失敗的改革,否則,就單單發展上麵,恐怕不單單無法保持住領先,恐怕被反超都是有可能的。

或許河東唯一還能保持全勝力量的就隻有郭嘉這個總是隨心所欲,並且站在河東頂峰的家夥了吧,而其餘受到掣肘的人們,有多少人能夠發揮出本來的力量?事實上,也有人察覺到了問題,但卻沒有任何人願意提出來,因為,這個位子,他們都很渴望,又同樣不希望被領導的是自己,先提出問題的人,不一定會被青睞,自己坐上去,也不一定會適合……

於是,河東那個本來應該有的真正的首席謀士,卻一直懸空,郭嘉隻能算如同荀攸在曹操軍中一樣,在軍事上坐個第一把交椅罷了。

一個帝國的崛起,當然需要一個合格的宰相,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在人人都稱讚帝王賢明的時候,有多少人發現了,哪一次盛世,沒有一個赫赫威名的相國?而曆史上,卻有普遍認同的明君,卻沒有做出符合明君身份的事業,缺的,就是一個能夠和他形成默契的名相啊!

這種名相不隻是意義上的丞相、首輔等職位,而是一個人,一個可以幫助帝王完成對天下的策劃,對所有人的統籌的能人。

當河東敲響了征服天下的戰鼓,衛寧避不可免的,便察覺到了河東如今的軟肋。

是的,這現在已經成了他的心病。

事實上,河東可以當一時丞相的人並不少,但是並不會如同荀彧、張昭、諸葛亮這樣將這個位子坐到最好。

河東必須長久下去,也必須穩固下去,如果再給他許多年的時間,他將有足夠的時間挖掘到這樣的人才,事實上,諸葛亮的成長也將會在十年的時間裏完成,也未必不會成為河東的棟梁,雖然一個年輕人將要在河東向上攀爬許多的時日,也很可能諸葛亮完全無法忍受自己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職位,但並不妨礙衛寧對未來的憧憬。

可是,時不予他,這一切都隻能給讓衛瓘自己去做了。

當然,還有一個希望,促使著衛寧避不可免的有了一些想法。是的,他不會等到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出世,但另外一個讓他也敬重不已的長者,未嚐不是一個更好的目標。

或許自從以衛寧的身份開始對天下的角逐開始,他從曹操當年的敬畏,對董卓的恐懼,對劉備的防備都已經開始變得淡薄無比,但不可否認,當年的陽翟求學,或許是這具身體三十多年來,最值得回憶的記憶了。

而就總是有那麼一個如同大哥一樣,永遠充滿了慈厚,包容之中卻是深深的教導,在他,在郭嘉的心裏,一直占據著一份重重的位置。

固然,他們分道揚鑣,成為戰場上的敵人,但是,並不妨礙,三個人那份充滿真摯的感情在其中。

或許,這便是荀彧的魅力,他的年紀並不大,但是,就算是年紀比他還大的人在他的麵前都理所當然的將他當做忠厚長者,荀攸比荀彧的年紀還大,因為輩分的緣故還是他的子侄,可是,荀攸卻依然對這個年輕的堂叔充滿了尊敬,不是因為輩分的差距,卻是因為氣質上的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