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氏聽見趙二郎說:“至少十年前,趙鈺錚便知道其真實身世,他身邊一直有昌平公主送來的死士保護。五郎根本傷害不了他。五郎想科考,被一心討好趙鈺錚的人故意刷下名次,又被刻意刺激,衝動之下才會在鬧市動手,本意是驚馬,給趙鈺錚一個小小的教訓罷了。不成想,丟了命。”
換子的真相被公開於趙家人麵前,真正的小兒郎一生時乖運蹇,不得善終,反觀那鳩佔鵲巢的母子貪得無厭,蛇蠍心腸,卻風光無限。
如果真正的小兒郎不是一生悲苦,如果趙鈺錚不是知情不報,心安理得地享受不屬於他的一切,還對五郎加以迫害,如果不是提前知道這麽多淹沒於過去的小細節、小真相,或許他們會囿於過去二十六年的相處,或許會心痛於二十六年毫無保留的寵愛而兩難抉擇,可真相是他們的真心和命數都被那對惡鬼般的母子踐踏,真相是最無辜的小兒郎頂替趙鈺錚承受了他們的厭惡、苛待,最後慘死街頭。
“我的小兒郎做錯了什麽?”謝氏滿心不解:“人的心怎麽可以這麽狠?”
彼時已淚流滿麵,卻渾然不覺。
***
臨安郡王府收斂五郎的屍身,為他選了處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誰都料不到最後為其拾骨之人會是傳聞中殘暴不堪的臨安郡王。
五郎入殮沒多久,臨安郡王也失蹤了。
西北兵敗,大景和談,大夏來使要賠償,而宮宴之日的雜戲團混進兩江來的逆黨,意圖行刺,大夏來使險些被害,是趙鈺錚替他當下一刀。
昌平當場失態,道出真相。
旁人才知這出換子風波,不約而同好奇趙家人是何反應。
不出意外,趙家人自然是雷霆大怒,拒見趙鈺錚,但有太後和陛下從中周旋,且趙鈺錚長跪不起,形銷骨立,最終還是多年親情佔據上風,趙家人重新接納趙鈺錚,一如既往地寵溺,為此原諒昌平昔年所作所為。
關係不算融洽,倒也冰釋前嫌。
京都府旁觀者眾,而今趙鈺錚前有陛下、太後和東宮寵著,後有宰相全家上下溺愛,如今再來一個昌平公主,便更是熾手可熱,哪裏敢得罪?
自是麵上道賀,心裏倒是有些許可憐那無人問津的趙家五郎。
***
東宮和昌平聯手,且有趙家人鼎力相助,輕而易舉擊敗有鄭國公府撐腰的六皇子,穩坐東宮儲君之位。
次年春,元狩帝風邪入體,身體情況急轉直下,不到兩月便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