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船行千裏(1 / 3)

至元十八年五月初六,巳日衝亥,歲煞北,宜出行,納彩,開市,安葬,忌:宴會,安床,嫁娶。按照黃曆來算,不是吉日。不過今日注定是個大日子。

征東行省右丞範文虎豐大元皇帝忽必烈軍令,今日開拔,劍指倭國。

辰時時分,大營上下十五萬人,俱都衣甲整齊,帶著軍械站在大營最大的操場當中。沒人拘著,卻一點聲音也沒有。炮響九聲之後,大元旗子入場,之後是金盔銀甲的範文虎,後麵緊跟著千戶以上的將官,分左右站好,捧著範文虎一人在高台之上。

炮聲再響九下,範文虎請出聖旨,金箭,令牌。率全軍向北跪,三叩九拜之後,範文虎一人站起,麵對還跪著的軍眾,展聖旨宣讀。

“朕繼承大統二十一年,承祖宗基業,披荊斬棘征戰四周。為今再無金,夏,宋,天下一統,唯一倭國,朕願教化之。

天地混沌初開,立我中華,偶餘渣氣,乃至爾島。想我神州萬裏,六合八荒,風華物茂,威加四海,舉德齊天。爾島偏懸一海,實為我邦所棄一塵而成也。我族懷寬厚仁慈之心對爾等螻蟻小民恩禮有加。想當初,繩文之時,爾等有語無文,打石為器,不識耕種,始皇帝一統四海即遣徐福東渡,受爾文字,教爾冶金,助爾栽培。若非如此,何來彌生文化之有?爾等尚需援樹匿洞久矣。及至大唐,盛世開元,武威鎮妖,諸國服降,文翰驚神,光耀日月,四海歸一,萬邦朝貢。我邦盛悍如此,尤對爾島青睞有加,兵鋒既盛,未思侵略,淵博文化,盡授於爾。遣唐使來,厚物為賜,隆禮相迎,待若至親,傾囊無私,直如雄鷹之於雛鳥,父兄之於幼兒。恩禮如此,爾等可曾記之萬一?

(摘自討倭檄文天地浩然第一段。實在編不出檄文,見諒見諒。)

然倭人不思報恩,以怨報德,殺我使節是為一,枉自稱皇是為二,朕本仁厚,奈此等小國驕奢自大,此等惡行難恕,自取其誅,唯可引頸受戮爾!

今遣征東行省右丞範文虎,率我大元天兵,東渡大海。諸軍努力,共滅此等狂妄小國。”

範文虎念罷,炮聲再響九聲,諸軍齊呼萬歲。高台之上的範文虎很是享受,大手一揮,遙指東方:“諸軍!起行!”

出征命令下達之後,諸軍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分批登船出海。最先的是前軍,乘帆大船小的快船作為先鋒,探查海路,順便打點沿海州府的補給。左右兩軍則是船堅底重,負責護衛中軍兼著運兵,後軍是補給船隻,裝載糧食馬屁還有重型軍械。至於中軍是一水新造的樓船,吃水深,走在海上沒有一點搖晃,有資格坐這種船的最少也是千戶,還必須得是有權勢的千戶。

五路大軍花了三天時間才全部出港。雖然出港分了先後,卻是帆連帆,遠遠看去,有千裏之長。期間有小走軻往來其中,或者傳送命令,或者運送物資。

船隊日出起錨,見月下帆,逢府不停,隻派船隻接收備好的物資。一路也遇上礁石,擱淺,風浪等事,但還算順利,半月之後來到直沽寨(今天津)休整。

童大郎一營這才有機會下地。近兩旬時間童大郎可算是憋壞了,他是右路軍一支,跟在船隊當中。船上自然不能嬉鬧,也不演練軍陣,他閑的無聊,天天敞著肚皮曬太陽,所有船上事情都交給趙楓。

趙楓從四月開始學習駕船,自然不可能那麼天才一月之內就能學會。好在軍中早有準備,將原來南宋水軍編入各艘船上,又在征調船隻的時候,連船帶有經驗的水手一起征調,這才勉強保證了船隊的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