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由於許清嘉在災情麵前處理得當,上報之後,受到了朝廷的嘉獎,想來年底的考評一個優字是跑不了的。反倒是鄰縣曲靖縣令鄭河,地震當日正在尋歡作樂,事發之後又沒有及時上報處理,還未一個月縣裏便傳開了時疫,加之地震之時被屋捨壓死的百姓,曲靖縣人口一時去了十之四五。此事惹的府君大怒,上報朝廷。原本鄭河應該會受到懲除,結果朝廷通報還沒下來,鄭河也染了時疫而去,一傢子十來口人隻剩了個老僕與小兒郎,此事隻能作罷,上麵另行委派了官員前來任曲靖縣令。

恐怕後來官員對鄭河恨了個半死,甫一上任就接受個爛攤子,還是個時疫重災區,誰知道會不會步了鄭河的後塵。

南華縣這邊是許清嘉親自跟著處理的,當時強硬出手,製止夷人水葬,及時掩埋了災亡之後的遺體,還親自帶人查看水源是否潔淨,反復強調入口的水源食物必須是潔淨的……各種注意事項讓差役們一遍遍傳話,要求災民必須做到。又發動民間醫者開藥方用大鍋煮防時疫的藥草,身在災區的百姓吏胥皆飲。

當時條件艱苦,很多百姓覺得縣令大人要求太多,而且又製止夷人水葬,引的不少夷人對他很有些不滿,結果沒過多久,曲靖時疫爆發,消息傳到了南華縣各村寨,眾夷人纔對縣令大人感激的五體投地!

若非縣令大人的強硬,恐怕南華縣也早有了時疫。

更何況許清嘉親歷親為,走過了南華每一處受災的村寨,極大的安定了人心,都道別瞧縣令大人是個文弱書生,可是做起事來毫不含糊,如今的南華縣,夷人對縣令大人敬重不已,本地富紳們也不敢起一絲輕視之意,不等他開口就將各自傢中庫存的草藥糧食捐了出來,給災後無傢可歸的百姓。

雖說許清嘉上任,大傢捐款頻繁了點,可是都用於縣裏的事情,又得了慈善的美名。反倒是許縣令,並未貪得一文進自己腰包,極為難得。而且這些富紳也會算一筆帳,比之從前朱庭仙在時每年的孝敬供奉,入了他的私庫,還有明麵上繁雜的苛捐雜稅,許縣令倒是不會胡亂收稅,自他上任以來,算一算竟然比之朱庭仙在任上時沒有名目灑出去的銀子要少了很多。

何樂而不為?!

夷人擅歌善舞,沒過多久便有夷人百姓將許清嘉的德行編了歌謠傳唱,縣令大人在夷人之中的聲望一時極高。就連府君韓南盛亦風聞此事,與幕僚言談之間頗為感慨:「虧得南華縣令是個人纔,不然再出一個鄭河,豈不讓上麵以為我手底下全是草包!」到那時候,他年底的考評豈不是也要受影響?

雲南郡太守一職,肩負著內撫獠蠻,外抗吐蕃之重任,與軍方合作關係密切。韓南盛在位多年,此次曲靖時疫,為防染了時疫的災民四處流散,他與定遠軍及時聯絡,封了曲靖染了時疫的村寨,隻許進不許出,以防時疫擴散。又徵召大夫在疫區村寨出入口熬煮湯藥,令百姓前來領藥,隻不過所起效果甚微,最後甚至有整個村寨在地震之時逃過一劫的百姓都死於時疫之手,令人扼腕。

因此,新任的曲靖縣令湯澤新官上任,纔到了郡守府,韓南盛便傳召了許清嘉前來,道是讓湯澤取取經,其實也是想要給湯澤一個警示,別落到前任鄭河的地步。

此次地震,除了重災區曲靖線,還有別的縣城也受了些波及,隻是都不及曲靖線嚴重,也有隻倒塌四五座屋捨又或者死了一二名百姓的,不過都是湊巧了,算不得什麼。

韓南盛考慮到此次讓他大丟臉麵的鄭河,索性將全郡縣令都召到了郡守府,等於樹立了一個廉政愛民的典型。去年的時候,作為在百夷之地推行縣學,漢化眾夷的官員,許清嘉就被韓南盛樹過一次典型,沒想到今年災情一出,許清嘉又大大的露了一迴臉,有好幾個縣的縣令都在私底下竊竊私語,對他都產生一種「同齡人看優秀的隔壁孩子」的感覺,總之沒辦法親近起來。

也不知是不是此次災情的後遺症,胡嬌對許清嘉被上官召見一事雖然不會阻攔,可是許清嘉出門的當日她死活扒著車門,也要跟著眼往州府。私心裏講,除了怕路上顛簸些之外,許清嘉也捨不得與她分開,最後隻得扶了她上車。

胡嬌早就凖備好了東西,等她上了車,臘月便挽著個小包袱子坐到了車轅上,與縣衙的車夫老馬頭相識一笑:「馬叔,勞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