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殘屍載道 遭遇騎兵 (上)(1 / 2)

兩人河邊剖豹,暢談說笑間,周洛提議把豹肉剖了分給眾鄉裏,陳到稍作一絲猶豫後也就欣然讚成。心下又是慚愧,又是歎服,自己狩獵頗豐,周濟些鄰裏之事不是沒有,但說要把這一隻豹子肉都分將給鄰裏的心思還真沒有過,子慕才是真正心懷濟世之人啊。方才自己還自誇有救濟天下百姓之誌。倒真應了子慕的那一句“班門弄斧”了!

於是乎,便有了之前那周洛與一群孩童烤排骨的場景。

周洛心裏確在暗思,這陳到還真難搞定,現在他估計是隻想與自己並肩同行,卻不曾想效力於我周洛。

不過想想也釋然:換做是自己,也該是一樣,瞧自己現在不過孑然一身,身無功名不說,還是無家可歸之人,想讓陳到就這麼跟隨自己那真是天方夜譚。隻有待過些時日,自己有了令其心甘情願追隨的資本再說。

到了傍晚間,挨家挨戶分發豹肉,待一隻豹子分發已畢,就剩一襲豹皮和少許鮮肉了。忙了一天,陳到母子和周洛靈兒終於坐在一起就餐。

席間,陳到對母親說出自己欲與周洛一同前往洛陽的想法。

陳母當然為兒子有誌向而高興。不過,在安置陳母的事上犯了些難處。陳到堅持要將母親帶在身邊,好有照應;而陳母卻認為一是自己年老體弱、不能遠行,二是外頭混亂、怕成累贅;周洛心中不禁憂慮,年內洛陽戰亂將起,到時候不僅是洛陽,洛陽及周邊數郡都將遭受兵禍、遷都之難。不管陳母是跟到洛陽、還是留在這裏,都不是辦法,猶豫之下,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最後,陳到與周洛合議,陳到先與母親回汝南家鄉安身,至少在將來幾年汝南比這裏安定些。周洛也說於陳到:“大丈夫何患無建功立業之機?不必急在一時”。

陳到本有些猶豫,心中固然是想萬事須以家母為重;況且周洛所慮不錯,這小村子近年雖然安定,隻是現在戰事未廣,未受波及而已。如果諸侯跟董卓開打後,不管董卓是勝是敗、涼州軍團治下郡縣都會受影響。

就算萬幸戰火燒不到這裏,但那戰事用的錢糧賦稅、青壯民夫也都將在其治境之內征納,倒時怕是會受些苦難。陳到想通了這一節,也就不再堅持。所以,同去洛陽一事就此作罷。

經此一提點,陳到也有所慮,那洛陽戰事怕不久間就會起來,當即也決定收拾行囊,不日便返回家鄉汝南安頓,之後再做打算。

接下來幾日,周洛與陳到同榻而臥,促膝長談,人生誌向、天下形勢、統兵之法,無所不談。

日間與陳到切磋手腳,周洛發現自己身體會有些不自主地格擋閃避動作,比如陳到以木棍迎麵擊來,自己腦袋裏想著欲要抵擋,然後手持木棍的右臂會條件反射般地舉起,經過多次的纏鬥,周洛對這種“本能”也變得熟悉起來,可以慢慢掌控了,雖然對戰起陳到來自己是根本不堪一擊,但有這種本能總不至於成“百無一用”的書生。

對於這身“本能”源於何處,周洛猜想可能是前軀體、真正的“周洛”略懂擊劍之術。靈兒也曾提起過,這個周洛以前是允文允武,詩書騎射都會一點兒的。周洛心下暗喜,自己如果勤加苦練,沒準還真能成為文武全才也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