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洽桐封成王孝友 異畝同穎叔虞獻瑞(3 / 3)

這年秋,新穀登場,有職官手持幾束穀穗入賀:“恭喜主公,天降祥瑞,異畝同穎,可喜可賀。”唐侯一看,隻見那穀穗粗大異常,其下兩株穀杆相連,於是問道:“這是怎麼回事,有何祥瑞?”職官回答說:“這是相鄰壟畝的兩株穀穗長在一起,名為異畝同穎,實是罕見,主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國祚綿長,很是吉祥。”唐侯喜過,開言說道:“既然我國出現這樣的祥瑞,何不獻於天子,讓普天之下共享這祥瑞呢?”職官說道:“這樣更好,也好使天子知道主公在唐勤勉,感動天地,致降祥瑞。”

當下君臣議定,獻祥瑞於周天子,唐侯久離鎬京,思念母後,於是親自帶著嘉禾來獻成王,成王見了大喜,拉著弟弟的手說道:“小孩子能安民定國,不負朕桐葉之封,此天地之賜,文武之德也。”賞賜了很多東西,以表彰叔虞治國有方。又囑咐說:“叔父周公現在成周(今河南洛陽)軍前,子於應該親到軍前拜見,轉獻嘉禾於叔父,大家同喜。”成王於是作了一篇《歸禾》辭,借此祥瑞之事褒揚周公軍功,策勵臣民,命唐侯一並傳至軍前。唐侯領命,先來見過母親,母子相見,自有一番悲喜之情,不能詳述。

卻說唐侯來至成周,見到周公,備述成王之意,並嘉禾及《歸禾》之書獻於周公,周公也很高興,集合軍民布達成王之意,宣讀《歸禾》辭,展示嘉禾穗,軍民各各歡悅。周公也作了一篇《嘉禾》辭,以為唱和,又上表於成王曰:“子於勤於王事,馭國有方,致天降祥瑞,這實在是我王之福,唐民之幸也。”

再說邑薑那日見叔虞已是長成,生得飄灑俊逸,大有一國之主之相,於是對成王說道:“子於漸大,**無主,可求大國之女聘之,以成夫婦之禮、內外之綱。”成王說道:“母親所言極是。諸國魯、鄭、曹、衛都與我周同宗同姓,不可婚配,可訪齊、宋兩國之女聘之。”不一日,使官回報:“齊侯無女,唯宋公有女年十五,名仲子,願與唐侯結親。”成王聞報大喜,於是下定聘禮,擇日為唐侯成親,夫婦同歸唐城。第二年,仲子生下一子,唐侯甚喜,取名韋,字燮父,母以子貴,子以母貴,遂立仲子為夫人,立燮父為世子,命太傅教以詩書禮儀諸藝。

唐侯自獻嘉禾於周,得到成王、周公的獎勵,越發親近臣民,勤勉國事,國力明顯增強,興兵與戎狄作戰,連戰連捷。這日追亡逐北,直達戎狄腹地,行軍至一處山麓,見其處枕山際水,有泉自山石出,飛珠濺玉,流瀑鬆間,形成一線碧水,清澈見底,流經山腳萬頃平川,浩浩東向,直注汾水,不由讚道:“不意戎狄之地,竟有如此勝景,不知何日可入我金甌?”一千三百年後,自認晉國之後的西晉司馬氏,因了唐叔虞這一番讚語,遂在該地建祠立廟,祭奉唐叔虞,稱為唐叔虞祠,後改稱晉祠。至宋代,敕建晉祠聖母殿,供奉叔虞之母邑薑,母子同享一祠。聖母殿正中懸一匾額“惠洽桐封”,即記成王剪桐封弟之事。這是後話。

再說叔虞得勝班師,沿路巡察,不料行至唐城東麵一處斜坡,因車寬路窄,大輅失衡,竟致傾複,連人帶車,墜入深溝,及至左右救上,已是不起,三日而薨。職官等無奈舉哀發喪,又飛報周天子凶信,此時成王已崩,其子康王繼位,遣專使來唐吊慰,七七四十九日後,葬唐侯姬叔虞於唐城東山。

唐叔虞自五歲封侯,在位近三十年,於戎狄之間,存華夏一脈,使唐國成為周王朝在北邊的重要屏藩,也是山西境內建立的第一個君主國家,為晉之淵源。唐叔虞也是第一個有籍可考的山西人,晉人視他為始祖。

欲知叔虞死後,唐國之事如何,請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