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先克趙盾誅五將 召士會壽餘賺秦君(2 / 3)

前615年秋八月,趙盾以靈公新立為由,與齊昭公、宋昭公、衛成公、鄭穆公、許昭公、曹共公以及魯文公會盟於扈(今河南原陽西),開卿大夫會盟諸侯之先河。卻缺向趙盾建議道:“以前衛國不聽我們的話,所以我們占了他的幾座城,現在既然歸附,不妨還給他。”見趙盾猶豫不語,卻缺進一步勸道:“背叛我們的人,要予以征討,服從我們的人,要施以懷柔,這是盟主應該做的啊。先生是晉國正卿,如果歸還了別國領土,他們就會高興地來歌頌你。”趙盾聽從了卻缺的建議,就派解揚去歸還了衛國的匡、戚兩城,又與鄭國重新劃界,把申和虎牢都歸還給鄭國,二國悅服。

再說秦康公銜恨令狐之敗,聽說晉、魯兩國失和,就想聯絡魯國一同攻打晉國,派西乞術攜帶禮物出使魯國,魯大夫襄仲推辭道:“貴國不忘兩國之好,先生光臨敝國,敝國很是感謝,隻是禮物不敢收受。”西乞術回答說:“這點禮物不算豐厚,不值得推辭。”襄仲再三不肯接受,又不願結怨於秦,就回送了秦國大量禮物,卻沒有答應出兵。西乞術回報康公,康公恨恨言道:“魯國不出兵,我就打不敗晉國了嗎?”於是大閱車馬,令孟明視留守,拜西乞術為大將,白乙丙為副,帶士會隨軍讚劃,起兵車五百乘,渡過黃河,攻占了羈馬(今永濟南)。

晉軍聞報,急忙起兵迎戰,趙盾堂弟趙穿,是晉襄公的女婿,自請為上軍佐,趙盾因他年少無功,恐眾心不服,隻命他為上軍大夫,卻任卻缺為上軍主將,臾駢為佐。任荀林父為中軍副帥,以補先克之缺,欒盾為下軍主將,胥臣之子胥甲為佐,以範無恤駕車,提彌明為車右,韓簡之孫韓厥為司馬,來救羈馬。大軍方出絳都,忽然有一輛車從後趕來,超過行軍隊伍,想要進入中軍,司馬韓厥大怒,命人拿住,問道:“你是何人,為何亂闖軍陣?”乘車人答道:“為相國回城取綿衣,追送軍前。”韓厥說道:“你驅車擅闖兵車行列,按法當斬。”那人一聽,嚇得哭了起來,說道:“我是奉了相國之命呀。”韓厥說:“我既是司馬,心中隻知道有軍法,不知道有相國。”言畢命人斬首,諸將對趙盾說道:“韓厥從小是相國家裏撫養長大的,現在又提拔他為軍中司馬,他卻斬了相國的人,這個人太沒有良心了,不能用啊。”趙盾微笑不語,命人去叫韓厥來見。韓厥到來,趙盾起身相迎,誇獎他道:“君子比而不黨,原先我還擔心你不能勝任,現在看來,你能如此嚴格執法,不枉我提拔你,好好幹吧。”韓厥拜謝而去,趙盾對諸將說:“你們可以祝賀我了,我又為國家發現了一個人才,韓厥將來必是國家棟梁。”

晉軍來到河曲(也在永濟南),離秦軍十裏下寨,臾駢獻計道:“秦軍銜憤而來,銳氣正盛,我軍不可與他硬拚,不如深溝高壘,固守不出,秦軍深入我境,難以持久,等他退兵時再出擊,可獲全勝。”趙盾采納了他的意見,於是堅守不出。

秦康公見晉軍不出,求戰不得,心中甚是焦急,問計於士會。士會回答說:“趙盾新近對臾駢很是信任,這一定是臾駢的主意,想要耗到我師老兵疲之時再進攻。”康公急問:“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士會說道:“趙穿年少輕狂,不懂軍兵,恃寵而不服臾駢,想要和臾駢爭功。我們不妨派出一支輕兵,去挑戰晉之上軍,說不定趙穿會恃勇應戰,則趙穿可擒也。”康公決定依計而行,臨戰,把一雙白璧投於河中,祈求作戰取得勝利。十二月四日,秦將白乙丙率兵車百乘,到晉上軍營前挑戰,卻缺和臾駢按照既定作戰方針堅守不出。趙穿聽得秦軍來攻,即率本部兵馬出營接戰,白乙丙回車便走,趙穿追趕不及,回到營中,對天罵道:“將士們裹糧披甲,來到軍前,為的就是殺敵,敵人來了卻不出擊,難道上軍都是怕死鬼嗎?”手下軍兵勸道:“主帥自有破敵之策,將軍不必心急。”趙穿越怒道:“我不懂得什麼計謀,別人怕死,我趙穿不怕,我要獨自去和秦軍決一死戰。”於是率領本部兵馬重新出戰,在營門大呼道:“不怕秦兵的都跟我來!”諸軍不應,隻有下軍佐胥甲認為趙穿是一條好漢,願意隨他出擊。卻缺急忙報於趙盾,趙盾說道:“趙穿、胥甲都是卿大夫,輕車出戰,萬一有失,那我們的損失就大了,沒法向國人交待,不可不救。”於是下令全軍出戰,秦軍正要夾擊趙穿、胥甲,見晉全軍到來,不敢接戰,晉軍遂鳴金收兵,趙穿回營,猶埋怨不該收兵。

當晚,秦軍來下戰書,趙盾啟視,書雲:“兩軍相持月餘,未經大戰,軍士都沒有損傷,請於明日決戰。”趙盾批道:“敬如命。”秦使走後,臾駢說道:“秦國使者目光遊離,聲音失常,這是他心中害怕呀,看來秦軍要逃跑了,我們應該埋伏在渡口附近,乘他們渡河時出擊,必定可以大獲全勝。”趙盾正準備發令,趙穿和胥甲卻在軍門大呼道:“已經和秦軍約好明天大戰,卻要提前偷襲人家,這豈是大國風範,難道我們晉國不敢和他們明刀明槍地打嗎?”趙盾見計謀泄露,隻好作罷。秦軍聽到趙穿和胥甲的喊叫,害怕中了晉軍埋伏,趕忙渡河逃走,於路攻占晉地瑕邑(今河南陝縣附近),擄掠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