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看著吳襄一臉無辜的模樣,心想要不是自己看過書就被你騙過去了。
是的,吳襄這個家夥其實也是一個剃頭分子。
曆史上李自成讓吳襄給吳三桂寫勸降書,這家夥在勸降書中告訴吳三桂說關寧軍和清軍有血仇,不能投靠清軍。
但事實上,這時候包括祖家在內,一票關寧軍將領都在清廷做官,加上這時候大明境內絕大多數人的想法是明順選一個,而吳襄卻莫名其妙在信中告訴吳三桂不要降清:
史學家普遍認為這是吳襄在暗示吳三桂降清。
想到這,李自成說道,“可朕聽說祖大壽和其他許多你吳家的親戚都在清軍那做官,哦,你的大兒子吳三鳳也在清兵那裏。似乎你們並不怎麼看重和清兵的仇恨。”
吳襄聞言有些驚訝,他沒想到李自成居然還知道這些,支吾了半天之後居然說道,
“陛下,臣這些年已經不涉軍旅之事,不太清楚關外之事,但臣可以保證,犬子絕不會降清,陛下不信的話,可派大將與臣一同招降犬子,若犬子真行那不義之事,臣願以死謝罪。”
李自成沒有說什麼,隻是靜靜地看著吳襄,直看得他冷汗大冒,吳襄心裏不禁有點後悔自己似乎小看了這群流寇了。
過了一陣之後,李自成說道,
“吳襄,你覺得你能夠勸說吳三桂歸降大順嗎?”
李自成沒有把吳三桂送來降書的事情透露出去,反而壓下了這個消息,他不想讓順軍對吳三桂有所幻想。
吳襄心想當然沒有,實際上李自成還真沒猜錯,吳襄確實無意讓吳三桂投降李自成,原因也很簡單:
其他人或許對清軍的強大隻是停留在傳說層麵,而像關寧軍這種在遼東打了多年的一線部隊,絕大多數將領都認為天下沒有一支軍隊能和清軍相提並論。
因此無論大順這邊說得再怎麼天花亂墜都很難打動這些關寧將門,除非李自成能證明自己比清軍更能打。
腦中轉了一圈之後吳襄說道,“陛下,犬子一定是願意歸順新朝的,陛下可以放心,隻要陛下派出有分量的使者,臣親自前往,必定能讓關外一眾關寧軍歸降。”
李自成點點頭,說道,“我會派陳名夏帶著招降書和你一同前往山海關招降吳三桂,希望吳三桂如你所說,而不是一個不忠不孝不義之人。”
吳襄鬆了口氣,但又覺得李自成這番話似乎意有所指,但一時又想不出來,隻得磕頭謝恩。
回到自家宅邸的吳襄發現自己的衣服早已被冷汗浸濕,他的小兒子吳三輔湊過來問道,
“父親,闖賊怎麼說?”
吳襄大驚,當即給了吳三輔一巴掌,罵道,“蠢才!小心隔牆有耳!”
說著他緊張地環顧四周,吳家大多數家仆丫鬟已經被吳襄遣散:
此前李自成曾經表態要廢除賤籍,這使得一眾奴仆蠢蠢欲動,吳襄怕出什麼事,早早就遣散了一眾奴仆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