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阿濟格那點政治智商,多爾袞早就不抱期望了,因此也沒有在意,他說道,
“現在的情況是山海關已經被李自成占領,按照吳三桂的說法,李自成的部隊不下十萬人,再加上山海關原本的關寧軍,現在加起來人數至少有十五萬,這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硬仗。”
多爾袞一番話說得八旗旗主宗室們一時之間猶豫起來了,濟爾哈朗皺著眉頭說道,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還要打山海關嗎?這要是贏了還好,這要是輸了……”
“輸不了的。”多爾袞看向眾人說道,“山海關就像是前幾年的錦州一樣,雖然難啃,但啃下來的話收益巨大,當年我們啃下了錦州,由此全收遼西,如今若是啃下山海關,那麼就能全收北直隸!”
代善作為當年四大貝勒唯一還活著的人,他的話還是相當有分量的,他思考了一陣之後說道,
“以小謀大本就不能搞按部就班那一套,不然的話等到關內的漢人緩過勁來完成了改朝換代,我們就完了。”
代善都這麼說了,其他人也沒有說什麼,當然最主要的是,在場的清軍宗室將領都相信清軍是不會輸的。
畢竟以往清軍的幾次關鍵大戰均取得了極大的成果:
從努爾哈赤時期的薩爾滸到渾河大戰,再到皇太極時代皇太極發動己巳之變和圍繞錦州的鬆錦會戰,清軍即使中途偶有小挫折,但每次都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特別是前幾年的鬆錦大戰,當時明清雙方陷入拉鋸戰,很多清軍將領都認為這仗贏不了。
但皇太極硬是力排眾議把戰事堅持了下去,最終明軍因為後勤崩潰繼而導致了全軍崩潰,九邊精銳一口氣全送了。
有了鬆錦戰役的前車之鑒,眾人此時都覺得大不了就是再打一場鬆錦戰役就是了,而且收取山海關的回報可比收下錦州大多了。
因此清廷一眾宗室旗主都表達了繼續先前的計劃,進攻山海關的意願,連一向喜歡和多爾袞唱反調的豪格都沒有反對。
統一了眾人的思想之後,多爾袞當即做出部署:
阿濟格將率領清軍前鋒部隊擊破順軍在山海關外布置的營壘和工事,多鐸帶領清軍進攻山海關麵向遼西走廊一側的威遠城和威海城,多爾袞將親自率領主力進攻南翼城。
等到大軍攻破三座關城之後,再集中兵力攻向北翼城和東羅城,最後再進攻山海關關城。
整個作戰計劃概括起來就是“剝皮戰術”,一層層扒掉山海關的“皮”,直到插入山海關的心髒之中。
“諸位,自太祖十三副鎧甲起兵,我大清於絕境之眾多次創造奇跡,由此可見,天佑我而不佑漢人,最終在史書上寫下名字的,不會是李自成,而是我們!”
多爾袞堅定地說道,“本王正式下令,各部立即準備,明日開始,直撲山海關,殲滅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