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金州(2 / 2)

李過感慨了一陣,雖然金州看起來不好打,但他是一定要打下金州的:

這既是總參謀部的計劃,也是李過的個人判斷。

因為金州正好卡在金州地峽上,拿下金州才能保證其南邊的整個半島,而如果丟了金州,旅順其實也很難守住,那麼順軍便隻得隻能在和毛文龍一樣在海上打遊擊了,那樣的話對清軍的殺傷和影響將十分有限。

況且拿下金州的話順軍就能在金州附近進行屯田,減輕後勤壓力:

畢竟按照李自成的規劃,順軍幾路大軍對後勤打得壓力實在太大了,雖然可以走海路運輸,但是李過作為內地出身之人天然不信任不穩定的海運。

當然,李過征戰多年,已經養成了凡事先考慮最差情況的習慣,他雖然帶著必勝的信念來到金州,準備攻下金州,但同時他也安排了相當一部分人在旅順建造土堡,擴建旅順,以防情況不利的話能退到旅順堅守。

金州這一帶已經沒有多少漢民,遼南地區在明清拉鋸戰中早已化為荒蕪,而且金州這個地方離海不遠,清廷擔心漢民駕船出逃,於是遷入金州附近的大部分是蒙古人:

這些蒙古人主要來自於科爾沁和察哈爾部,也有一些來自於土默特部,這些蒙古人並不太會種田,糧食供給基本靠清廷運輸,清廷把這些蒙古人扔在這裏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或許僅僅隻是為了削弱草原上的蒙古勢力而已。

但這卻使得金州大片良田就這麼被浪費了,遼南四衛在明廷時是遼東都司的主要糧食供應區,金州一地便有在冊田畝近六千頃,而在清廷手中,糧食產出卻極為有限。

生活在金州地區的蒙古人戰力也不怎麼樣,這些蒙古人以一個個蒙古包的形式分布在金州各地,在順軍到達的時候一些蒙古人已經隨著金礪退入金州城中,還有一些蒙古人舍不得他們的牛羊而抱著僥幸的心理留在城外。

此時的關外地區清軍威望正處於如日中天之際,此時講隻針對某個集團毫無意義,因為那樣並不會起到什麼分化的作用,反而隻會讓順軍將士們束手束腳。

因此出征之前,李自成特別向出征的一眾將領交代了一個中心思想,那就是

\"剃頭者皆大順之敵,當全力將之殲滅殆盡,無論其原本是滿,是蒙還是漢。”

因此順軍對這些蒙古人沒有手軟,大批順軍騎兵縱馬而去,將蒙古人殲滅,並焚毀其住所,將蒙古人留在城外的物資也悉數搶掠一空。

一些蒙古人也試圖和順軍展開交鋒,但他們在順軍優勢兵力的圍剿下很快崩潰,順軍沒用太多時間就將金州城外的所有蒙古人全部肅清。

肅清了蒙古人之後,順軍便可以將營寨往前推進,李過下令讓順軍圍住東西南三個城門,並直接在城門不遠處紮營,打造攻城器械,以此給金州守軍施加壓力。